道德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道德法的思——对道德(教化)法的尊敬之情(自由的情感)

(实践确定性的绝对真理)

自由理念的呈现——道德法(创造性理性之知的观念,美和崇高)

费希特,康德的道德立场臻于完善,道德是意识自我教养所固有的。

精神的原始行动——设置;反置;置于一之中(创造性理性的概念)

我是我;我要是我;我应该是我 (观念的自我限制)

反思,启示宗教 (实践理性的理想)

黑格尔的体系发展开始于呈现意识的教养(《精神现象学》),道德教养在其中的中心意义。对道德的毁灭性批判,批判良心,良心要求以自我为根据评判行为的善恶。

《精神现象学》(实践理想的穷尽)《法哲学》的最后完成部分不在道德,而在教化。Sittlichkeit(教化)不是理论,而是实现在人的关系之中(家庭、市民社会、国家)。黑格尔回到实践哲学的基本政治特征。马克思也认识到这一点,《法哲学批判》正是批判了法哲学中的资产阶级道德教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