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棘海星

Acanthaster planci;crown of thorns starfish
海星纲有棘目长棘海星科中的单型属和单型种。又名刺冠海星。个体大,辐径可达20厘米,腕9~20个,一般13~15个。反口面骨板间隔很宽,各板有一个长棘,棘下部有柄,棘上端十分尖锐。腕外端棘特别发达,长可达45~50毫米 。筛板6~8个 。全体红色 。栖息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热带珊瑚礁环境,以石珊瑚水螅体为食。破坏珊瑚礁海岸。刺冠海星的天敌

是法螺。刺冠海星是一种有毒的动物,人被棘刺后常生剧痛。
棘皮动物,学名Acanthaster planci。淡红色,多刺,有12∼19腕,一般辐径45公分(18吋)。以珊瑚螅形体为食。约1963年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开始大量增殖,当时认为是其主要天敌法螺被人捕杀之故。此後在整个南太平洋增殖,对珊瑚礁和岛屿造成威胁。科学家试图加以防除,用注射甲醛等方法杀死了许多。但到70年代末,新的研究表明以前有过类似的大量增殖,其後伴有衰退期。因此60年代的突然增长似乎是其自然循环中的一个阶段。
栖息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热带珊瑚礁环境,以石珊瑚水螅体为食。60年代以来,长棘海星在某些珊瑚礁岛屿数量暴增,把成片的石珊瑚水螅体吃掉,造成活珊瑚大量死亡,珊瑚礁海岸遭到破坏。澳大利亚等国经研究后认为:刺冠海星种群的暴发是由最适的水温和较低的盐度使同期所产的幼体得到很高的成活率所致,与人类活动无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