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毛泽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走进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而摄制的。其中所展示的毛泽东生平镜头达100多组,绝大多数为首次在银幕上出现。这是毛泽东去世27年后,首次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呈现给广大观众。其中有毛泽东祭拜父母、毛泽东畅游长江与大海、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白了头发、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简朴生活、毛泽东给刘少奇点烟、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代表团会见的幽默场面、毛泽东出席党的代表大会时因腿疾目送全体代表离场等大量的珍贵镜头和生动细节,抒写了毛泽东的真性情、毛泽东的中国心、毛泽东的大智慧。

电影界专家认为,无论多么优秀的演员也无法演出最真实的毛泽东。重要历史人物的真实文献镜头是无价的,当历史的风云渐渐离我们远去,完整地了解这个人,才能完整地了解那个时代。

《走近毛泽东》在立项时原名《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创作人员后来发现毛泽东的魅力还在于他的智慧、他的抱负、他的激情、他的幽默、他的自信,而这些在珍藏的电影镜头资料中处处闪现。这就使主创人员得以放开视野,调整角度,走近了一个丰富、宽广、机敏的伟人的内心。《走近毛泽东》的成功,就在于观众可以饱览毛泽东真实的许多方面。这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影片。

华影南方院线的经理们在观摩影片后表示,《走近毛泽东》从选题、风格样式、内容和细节都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观众会发现这是一部他们喜欢的电影。同时,这也是独一无二的表现历史伟人毛泽东一生理想抱负、思维方式、生活个性、情趣与幽默甚至浪漫幻想的影片。他们认为,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身上汇集了极大的历史和现代的信息。影片既是文献片,展示了大量人们希望看到的珍贵资料,又有人物传记的成分,所以这将会是一部老中青都值得一看的影片。

《走近毛泽东》不是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片、功勋片、成就片,而是以毛泽东一生所经历的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着眼于毛泽东在5个方面的表现。

喜欢挑战的一生。毛泽东一生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的写照。

不循常规的性格。“有虎气也有猴气”,这是毛泽东对自己性格的评价。前者表现为权威、霸气、豪放、严厉、庄重,后者表现为即兴随意,浪漫洒脱,不拘成规,灵活多变。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在重大关头才有了惊世骇俗之举,如四渡赤水、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重情重义的品行。毛泽东那块在重庆谈判时郭沫若送的一直戴到去世的手表,那首祭奠爱妻的《蝶恋花》词,那封致恩师徐特立的信,以及他那赶赴陈毅追悼会的匆匆身影,听到百姓受灾时流下的热泪,与斯诺和胡志明等国际友人真诚的交往……都记载着一位伟大而普通的领袖的喜怒哀乐、情深义长。

文采纵横的才气。“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身为全军统帅,他一生不曾发过一枪,但最终用笔杆子加枪杆子打败了对手。

旷达生死的精神。对于生老病死,毛泽东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姿态旷达地对待它,“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在世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影评人认为,该影片展现给观众的毛泽东,不是历史学家笔下程式化的毛泽东,不是教科书上概念化的毛泽东,也不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神化了的毛泽东,而是一个既普通又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毛泽东。

以下是《走近毛泽东》内容的节选:

镜头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外出视察常常被群众认出来,造成人们围观群众拥堵现象。有关部门担心对毛泽东的安全不利,便作出规定,毛泽东外出或在公众场合,必须戴口罩。

毛泽东尽管极不情愿,但只得妥协。他就这样带着口罩外出考察。累了,就在铁轨旁或是土坎儿上歇会儿,抽口烟。这样的情景,安全是加强了,但毛泽东却感到了不能接触人民群众的孤独。从他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的无奈。

毛泽东在武汉一个街道视察时,曾感慨地对街道居委会主任说:“我真羡慕你们的工作,每天能跟群众打交道,最有意思。”

镜头二:1975年12月31日晚上12点至翌日凌晨1点,这天晚上,他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朱莉转交了尼克松写给毛泽东的信。毛泽东看上去有些体力不支,交谈时不得不将头靠在沙发上。这情景让在场的人感到,无情的岁月已经让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风华不再。但毛泽东开口便语出惊人:“我生着一张大中华的脸”。此时此刻,在场的人感到毛泽东身上的活力又奇迹般地出现了。

镜头三: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旷达的。闲暇时他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他还嘱咐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