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是“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其前身是1940年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著名的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先后担任院长。1950年9月,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并入学校,中法大学建于192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著名大学,它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1952年1月1日启用新校名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于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指定成为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1959年即成为国家首批颁布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83年经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钦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贷款支持的中国14所著名大学之一,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是1992年国家首批确立的14所副部级高校之一,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和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2004年教育部指定全国34所考研自行确定复试录取线的高校,是首批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的26所高校之一,首批具有EMBA(高级经理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的30所院校之一,同时也是设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著名高校之一。2000年9月,成为第10所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院校, 199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2001年学校党委荣获“全国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1]2007年,学校以19个办学指标全部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珠海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于2004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珠海学院以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办学主体,是北京理工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资源的延伸和扩展,是北京理工大学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学校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设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和国际学院9个专业学院,设置27个本科专业。
依赤花山脉纵横延伸330万平方米(5000亩)的珠海学院座落在美丽的珠海市唐家湾,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城际铁路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学校的东北两侧通过,交通便利。校园内2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波光涟漪,自然绿化和人工绿化环境达校区总面积80%以上,松林、相思林、荔枝林、竹林成片分布,浅潭碧水点缀其中,宁静、典雅,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珠海学院以北京理工大学学科品牌和优质的师资队伍为依托,传承北京理工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传统、治学严谨的校风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精神,坚持“打牢学科基础、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创造能力和拓宽就业指导”的办学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竞争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依托,海纳百川,广聚人才。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占教师队伍的32%。目前已形成了以校本部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主干课程任课教授为核心,以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年教师为主力,以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支撑的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已建成基础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等教学和配套设施27万平方米,配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通信技术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嵌入式系统试验室、机器视觉实验室、公差测量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等91间实验室。体育运动场地4万余平方米。教学、服务、文化和体育设施基本完善。
珠海学院以其崭新的办学模式、灵活的办学机制、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坚持质量、特色、求实、创新,努力创建“应用型名牌高校”。[2]
校名互译中文:北京理工大学
英文: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文: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英文:ZHUHAI CANPU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校风和北京理工大学本部一样,珠海学院的校风是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校徽珠海学院校徽与北京理工大学本部的校徽相似。
校徽周围标明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文字体及英文翻译。
校徽中心的标志以“培养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时表现青青校园的人文气息。标志根植于中国教育的传统文化,整体造型为顶天立地的大树形,以“树人”表达教育的理念,同时寓意栋梁之材。
发展国防科技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的特色,发展国防科技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和平。标志最下方是勇猛的鹰,展翅高飞,到顶端演变成口衔橄榄枝的白鸽,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热爱和平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
标志以大树和白鸽为显形,标志主色为绿色,突出表现学校的人文气息,而冲天白鸽的昂扬气势,象征学校不断进取,不断发展。
标志下方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以及1940的字样,表示北京理工大学源自1940年由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
学科建设[2]设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和国际学院9个专业学院,设置27个本科专业。
学校在继承北京理工大学的品牌学科专业优势基础上,设置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体现专业的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形成专业特点和优势。目前,学校已形成以工为主,工、管、文、经、法、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2005年,学校高质量、一次性通过教育部专项检查。教育部专家组高度评价珠海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名校办学的典范。2006年,学校以影响力排名第4、活跃度排名第7的成绩,在全国276所独立学院中入选2006年度“网络中国·消费品牌活跃度及影响力独立院校十强”。2008年,学校以全国排名第7的成绩入选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发布《2008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的“2008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十强”。2009年,学校以全国排名第6的成绩入选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发布《200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的“2009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研究所、中心、研究院[3]机器视觉研究中心(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器视觉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研究中心,它涉及光电成像、数字图像处理、自动化、模式设别、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项技术,以机器视觉技术为研究和发展方向。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6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博士6名,硕士4名;现有计算机、CCD/CMOS相机、图像处理软件开发平台、DSP实时信号处理开发平台、嵌入式计算机开发平台和其它相关的电子和光学设备,已完成多项成果,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实力。
其任务和服务方向为:
(1)开展机器视觉工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满足技术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2)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
(3)积极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4)吸收优秀学生进入中心,培养他们的专业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5)利用校本部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推广;
(6)积极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开展交流和合作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关键技术和创新性包括:
(1)医学超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
(2)安防/交通监控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3)医疗/跟踪导航成像技术研究
(4)光电成像探测器处理技术研究
(5)高压缩比第二代图像及视频压缩技术研究
(6)工业控制视觉技术研究
机构设置综合办公室
党群工作处
教务处
人力资源处
计划财务处
学生工作处
招生就业指导处
保卫保密处
法规及招投标处
条件装备处
建设规划处
后勤产业处
学校领导
院长、党委书记 刘淑艳
副院长兼法规及招投标处处长 李建军
副院长 陆晨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文清
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李绍勋
院长助理兼后勤产业处处长 石德辉
院长助理兼建设规划处处长 丁智
历任领导历 任 院 长
董兆钧
2004年5月—2008年4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院长
林国璋
2004年5月—2006年5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常务副院长
邓建新
2006年5月—2008年4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副院长
胡金宝
2009年2月—2009年4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副院长
范 瀛
2006年5月—2009年6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副院长
罗均宏
2005年5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副院长
历 任 书 记
林国璋
2004年5月—2006年5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党组负责人
邓建新
2006年5月—2006年11月
2006年11月—2008年4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党组负责人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党委书记
地理位置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坐落在广东省美丽的珠海市唐家湾海滨,依赤花山脉纵横延伸330万平方米(5000亩),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城际铁路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学校的东北两侧通过,交通便利。[4]
联系办法学校通讯地址: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金凤路6号
邮编:519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