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肇铁路
简介:

柳肇线位于广西、广东境内,跨越广西柳州、来宾、贵港、梧州等地市及广东肇庆市。
线路自柳州枢纽进德站引出,经象州,以隧道穿越大瑶山,经平南后引入既有洛湛线梧州站,跨桂江,经封开、德庆、禄步,以隧道穿越北岭山后引入肇庆东站。
线路全长414公里,其中广西境内262公里,桥隧比50%。主要技术标准: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2000米,困难地段1600米,限制坡度6‰,电力牵引,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自动闭塞。项目投资估算总额303.8亿元,由铁道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合资建设,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使用银行贷款。工期4年。设计单位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本线是一条客货共重,客货共线的快速铁路线。本线的建设将大大地改善和优化广西路网布局和增强贵阳、广州间货物运输的机动灵活能力,柳州至肇庆铁路将是贵阳至广州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扩大西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客货交流,对加强区域路网能力、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增强区域铁路网灵活性等均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是完善地区交通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满足沿线重点工业企业外部运输的需要,为本地经济腾飞创造条件。
柳肇历史:柳州往西是黔桂铁路,它于1939年开建,1955复工,1958年续建,1970年再续,1975年才全线通车,至今已经存在了30多年,2007年扩能改造完成之后,从柳州到贵阳的里程只有489公里。只需要修成图上410公里长的柳肇铁路,黔桂线、柳肇线、广茂线便可一气呵成,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和先发达起来的珠三角之间就能多一条顺畅便捷的黄金线。
1917年,孙中山先生开始纂写著名的《建国方略》,为建设一个完整的民主国家勾画出了他心中的蓝图。在国父构想的铁路网中,第一次提到了“广州成都线”,这其中“肇庆城……至柳州”的一段,就是柳肇铁路的前身。 孙中山先生领导人民推翻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他却等不到自己亲手规划的蓝图最终变成现实的那一天。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主政下的广西当局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一时间八桂大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交通方面,除了大兴土木完善省内公路,1939年还修通了桂林至柳州的湘桂铁路,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继而又开始修筑黔桂铁路,时任广西交通厅长的莫树杰是南丹人,在他的坚持下,黔桂铁路按照孙中山“广州成都线”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原规划中经过思恩(环江)的方案被改成取道金城江和南丹。至1944年6月,在广西柳州至贵州清泰坡段建成通车后,因受战争影响,黔桂铁路被迫停工;同年11月,柳州沦陷,为了阻断日军继续入侵,中国军队在撤退时被迫对黔桂铁路实施破坏,运输中断。1945年,黔桂两省相继光复,但直到解放前夕,黔桂线只有柳州至金城江段161公里恢复通车。
在抗战的烽烟中,广西勉强建成了湘桂、黔桂两条铁路,日本投降后,新桂系政府又规划把黔桂线东延,修建经柳州、贺州至广州的直达铁路。1948年出版的《中国分省新图》广西地图上,我们能够看到这条曾经被标上“未成”字样的铁路,它从柳州引出,经过雒容、荔浦、钟山、贺州、怀集、广宁等市县,最终抵达广州。
抗战胜利后中国马上又陷入了全面的内战,随着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的失利,第一次修建柳广铁路的计划和旧政权一起被抛弃,扔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日益巩固,国民经济逐步恢复。1959年,因战备需要,在前苏联的支持下,连接广东韶关和广西柳州的坪柳铁路开始动工修建,黔桂铁路东延的梦想再一次变得触手可及,但似乎是宿命中的魔咒,在一座座桥墩相继建起之后,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方面撕毁协议,撤回全部的专家、技术和资金,坪柳铁路被迫中途下马。在和“老大哥”闹翻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经济困难,与三年饥荒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转而开始“三线建设”,这么折腾着又过了10年。1970年,广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编制了广西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在“交通运输”部分中,鹿寨至广东韶关的铁路被和南防铁路、南昆铁路一起列为拟修筑的项目。1972年,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根据交通部(72)交计683号文件精神,编制了“韶关至柳州铁路坪石至鹿寨段方案研究报告”。遗憾的是,这条东进的“柳韶铁路”生不逢时,那些年正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如火如荼的时候,所有人都忙着搞阶级斗争,广西“四五”规划中的三条铁路最后都被搁置下来。
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漫长洗礼,中国经济滑到崩溃的边缘,党和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时间,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了大江南北,“要致富,先修路”的顺口溜被口口相传,在全国蔓延开去,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和历史缩影。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富裕的省份,广西的经济建设虽然落后于全国,但依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四五”规划中没有建成的南防铁路和南昆铁路项目得以恢复并相继通车。1992年12月,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根据地方政府委托,编制了“坪石至柳州线可行性研究报告”,柳韶铁路重新浮出水面;随后,在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编制的1997年至2010年《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交通用地”部分中,也明确规划了在2001~2010 年间修建龙川—贺州—柳州线的铁路用地;1999年,柳州铁路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罗叙德在他的论文中再一次提出要“加快铁路建设步伐”,“打通东通道”,“筹建‘柳韶(柳州至韶关)铁路’”,但不知何故,这条铁路和其他规划中柳州向东的道路后来全都没了下文。
近期动态:2009年8月底,柳州至肇庆铁路将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铁道部及国家发改委立项。柳州市委市政府已听取柳肇铁路线路走向及有关技术指标专题汇报,市委书记陈刚希望有关部门以最快速度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据南国今报报道,由于贵广铁路升格为客运专线,未来西北、川渝、贵州大部分地区与珠三角的铁路货物交流,将转由柳肇铁路承担,对铁路的通过能力和设计标准都有新的要求,这是否意味着由中铁咨询公司设计的预可研方案,与前期由中铁二院设计的方案有所不同?对此,柳州市铁路和航道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认可。
据了解,为促进柳肇铁路尽早纳入规划并立项建设,柳州市于去年2月开始,委托中铁二院开展柳肇铁路方案研究。同时,经过争取,项目得以重新进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程序,重新列入规划的柳肇铁路项目,由铁道部组织招投标,中国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承担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勘探设计方案的编制任务。
由中铁咨询公司编制的柳肇铁路预可研报告,起点从柳州枢纽进德站引出,推荐走向以航空最短距离为基准,在象州县百丈乡附近采用长隧道方式穿越大瑶山,向东经平南县、梧州市后进入广东省,终点位于肇庆市。铁路线全长410公里,为国铁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速度目标值为每小时200公里。“柳肇铁路有可能另建双线与南广铁路并道,但不会共用南广铁路的轨道。”该负责人表示,由于承接了原贵广铁路的客运功能,原中铁二院设计的在平南接入南广线的方案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柳肇铁路不排除进入广东后沿西江北岸修建,经封开、德庆两县直通肇庆的可能。
据介绍,经自治区铁路工程建设办公室与中铁咨询公司商定,柳肇铁路预可研报告将于本月25日前提交,经审查后上报铁道部及国家发改委立项。中铁咨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柳肇线主管总工程师姚楚锋,项目总体副总工程师王国连携各专业主管总工程师,于本月16日抵达柳州,对柳肇铁路沿线进行线路走向勘测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