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董镇
一、基本情况
整董镇位于江城县南部,距离县城59公里,东南与老挝接壤,南与西双版纳勐腊县毗邻,西与景洪市隔江相望,西北与普洱市思茅区相接,"整董"系傣语译音,意为看见的城子或大地方。
整董镇总面积为305平方公里,地形呈西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四方形,东西斜贯于曼老江,西南至老挝边境,国境线长38公里;镇内最高海拔为背阴山1698米,最低海拔江边寨820米,平均海拔850米。年均气温19.6℃,年均日照1695小时,年均降雨量1662.9㎜,整董镇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属于典型亚热带立体农业气候,是江城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除此之外,还适宜种植玉米、甘蔗、茶叶、咖啡、水果等亚热带作物。镇下辖整董、曼滩、滑石板三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驻有国营江城农场、曼滩边防站和步兵七连。全镇辖区内总人口10953人,其中:农村1330户6184人;农场4769人。镇内居住傣、哈尼、瑶、彝、汉族等11个民族,其中傣族占总人口的47.5%,哈尼族占23.8%,瑶族占13.7%,彝族占8.6%,其他民族占6.4%。全镇通水率71%,通电率73.7 %,通路率达97.3%。
二、经济发展
整董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实际,围绕农村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该镇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全镇农业生产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使全镇的生产用水基本得到了保证,大大的提升了该镇的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为该镇今后的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畜牧扶贫工程,加速畜牧业的发展,认真搞好春防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养猪养牛,强化技术服务,加强饲养管理,在增加出栏率和提高商品率上下功夫。今年以来,全镇大牲畜存栏2485头,出栏212头;生猪存栏4280头,出栏2260头;羊存栏327只,出栏56只;禽类存栏14359只,出栏5863只。为全镇人民的生活需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整董镇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益这个中心环节,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充分利用气候和土地资源搞好热区农业综合开发。一是种植玉米8698亩,其中杂交玉米2804亩,常规玉米5894亩;完成小春作物4730亩;二是完成甘蔗新植面积2593亩,全镇甘蔗种植面积达7914亩,预计产量2.77万吨,可创经济效益415.49万元。三是完成2006-2007年冬农开发面积4816亩,产生经济效益220.1万元,平均亩产值达457元。四是全镇今年台地茶备耕面积达3500亩,大树茶备耕面积1000亩,其中完成示范样板420亩。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达6128亩,其中已投产采摘1848亩。五是完成荒山造林1220亩。六是橡胶种植面积有所增长,目前已达到了10774亩,但大部分面积处于抚管期,还未投产。
三、自然风光与民风民俗
在整董这片热土,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溪流,可谓"一山一景,一水一色"。其中最为秀美壮丽的是大河边瀑布,大河边瀑布距镇政府驻地约10公里,她隐藏在一个峭壁之后,瀑布宽约5米,从20多米高的地方飞泄而下,冲进一个深潭,因日照时间短暂,加之四处草木茂盛,荆棘丛生,根藤缠绕,使得瀑布下面暗淡阴冷,水雾弥漫,寒气逼人,好比一下子到了冬天,待上半小时就浑身发冷,从瀑布出来后,阳光灿烂,小鸟鸣啾,又是另一个天地,另一种享受。看完了瀑布,你还可以到中董的圣水井边喝上一口圣水解解渴,然后再到"拿粘哩"温泉美美得来一个温泉浴。
整董镇的傣族民族特色保存比较完整,傣族群众几乎全都居住在傣族特有的传统民居里,而最为集中的是城子的三个寨子(曼乱宰、曼贺井、曼贺),虽然是三个寨子,却户户相联,家家相对。在三个寨子的后山有建于1850年,造型优美,风格独特的贺井塔,据说在傣族的佛塔中尚未发现与此塔类型相同的,上世纪80年代贺井塔被命名为县级保护文物。除贺井塔外,还有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曼宰塔和丰收塔。
每年的泼水节,全镇的各族群众就会在镇中心的大青树下敲响象脚鼓,跳起孔雀舞,泼起祝福水,弦乐笙歌,载歌载舞;到了晚上,年轻人们在大青树下点起篝火,围着篝火游戏玩耍、互诉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