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首纹青铜剑

【名称】人首纹青铜剑
【类别】青铜器;兵器
【年代】战国
【尺寸】通长39厘米
【器型】青铜质地,由剑身、剑把两部分组成,雕有人首纹,雕工精美。
【出土时间、地点】1980年出土于广西灵山县石塘镇。
【介绍】
剑是一种可斩可刺的短兵器,起源于商代。春秋以后,随着步兵和骑兵的兴起,适宜近距离作战的短兵器逐渐流行起来,剑随之成为步兵、骑兵普遍使用的武器。剑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卫体防身,贵族佩戴它,还能够显示身份地位。剑主要由剑柄和剑身组成。
剑柄的专业术语称为“茎”,茎的上端称为“首”,茎与剑身之间的横挡称为“格”。由于地域的不同,剑的形制和纹饰也分为多种,体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的特征。您面前的这把青铜剑,不论是剑首、剑茎、剑格、还是剑身上的纹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剑首为两个如同车轮的并列圆环;剑格两端上扬,中部微弯曲,近似于弓形;剑茎为扁体实心,茎上端正中两侧饰“ 山”字形齿状扉棱,茎的两侧均饰三组双体云纹;剑身上部饰有人面图案,人面整体由平凸线构成,眉、目、鼻、口均以阴线成形。这种剑格弯曲如弓形,剑身铸有人面纹图案的特殊短剑,被称为“人面弓形格剑”,只见于战国时代的岭南地区.此剑通长39厘米,是目前已知此类铜剑中最长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