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银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赵银棠(1904-1993),字玉生,纳西族第一位女作家、诗人。1904年1月出生在丽江县大研镇忠义村,1993年9月9日病逝,走完了她90年风风雨雨的历程。1990年她在昆明预拟自挽之联:"梦游沧海水,回归玉龙山。"现在她已长眠在故乡的青山绿水间,常年陪伴着玉龙雪山的暮雨朝云……

1992年她在病榻上完成了她的最后一部诗作《雪影心声》。纳西族著名学者周善甫先生为该书作序。

"棠姐以名诗人,于八九高龄,应诸生之请,自选其诗作公世。所录仅生平之百一耳。其谦然自抑,便足风世。当中又绝少奇巧见称之什,尤足明生。窃谓姐之诗风,本以冲淡称,则此卷其为冲淡之尤者欤。

试读其《山居杂咏》、《雪山纪游》诸章,及'好是禽歌吟不断,蔷薇满树碧雪晴,冻合寒云春雪夜,枝头灿烂缀星斗,等句,则其'饮之太和,独鹤与飞'之造诣,应无间言也。题之曰'雪影心声,其谁曰不宜!

棠姐以一介弱质,自幼教学边疆,而屡逢世变,所经之巨浪狂涛、所作之挣扎奋进,实多口碑。实践中固不乏激情壮志之堪歌吟。而所为仍淡泊如此,盖伊深明和平乐易实为中华不再之诗教,秉性既贞,学养尤笃,故能遗物累、见性情。诗中之我,始终卓然于否泰得失以上。如列子御风之泠然自善。故其雅还清醇,突出于生活,超于生活,复足以规勉生活者,良非魏晋清流之俦亚也。顾此等作品,如山泉、如祭醴,过淡,过醴,恐非现代言诗者所谓善乎。

嗟夫!世风日挠,大雅难得?所祝姐康晋期颐,庶后学获有斗泰之景仰示尔。"

周善甫老人为赵银棠《雪影心身》所作之序,是对赵银棠的为人为文的最好评价。

赵银棠的母亲出身于寒儒世家,知书识礼。她从小受到母亲指点教诲,五岁时就能背诵几百首唐诗。六岁进国民学堂,十岁读县立高等学堂,十六岁离开家乡到石鼓任教。一个女孩担任教师之职,在这样一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确实是一桩了不起的事情。接着一度到昆明东陆大学读书,不久就在昆明小学、省立丽江中学、县中、鹤庆中学任教,先后整整五十年。她在这块教育园地上倾注了心血,默默燃烧,默默奉献,忠于职守,她以母性的博大的爱,引导着各族儿女走上人生之道,培养了众多的学子。

赵银棠是云南省早期边地文学的拓荒者,在滇西北这块神奇美丽的边地文学沃土上,辛勤劳作,成果丰饶。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克服重重困难到金沙江、澜沧江沿岸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了解风情民俗,翻译东巴文学。1942年参加"边胞服务站",与马帮为伍,一路风餐露宿,到维西、宁蒗等地宣传抗日,施教送医,鼓励边民学习文化。同行的只有她是唯一的女性,其生活艰辛可想而知。1948年,她的《玉龙旧话》一书问世。这是一本比较系统介绍纳西文化的重要著作,内容包括历史、东巴神话、民歌、宗教、文化艺术、风景名胜等,内容丰富翔实,文笔流畅自然。引起云南省文学界、史学界的普遍关注,称之为边地文学璀璨的奇葩。

在极左路线时期,赵银棠蒙受不白之冤,被迫停笔二十年。1979年平反昭雪时,已是75岁高龄,她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写下了"路常曲折步迟迟,北斗七星夜不迷;晴色催人行进进,长征大道又新时"的诗篇,表达了纳西女作家豁达大度的情操。此后,她珍惜时光,伏案疾书,增订《玉龙旧话新编》、编辑《纳西族诗选》。先后发表了近百万字的诗歌、散文、论文等著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