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国论
1922年9月,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创刊,作为党中央5名执行委员之一的高君宇任编辑、记者。陈独秀为该刊撰写了不少文章,其中有一篇关于“造国论”的文章。同年10月1日上海读者思顺读了陈独秀的“造国论”后,投书《向导》,提出许多疑问。而这时陈独秀已到安徽去了。在这种情况下,高君宇代替陈独秀撰文向读者作了回答。在这篇文章中,高君宇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高度,论证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同时在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态度之后,得出这两个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呼声同而心理不同”的结论。他还强调指出,“在国民革命当中,无产阶级是要站个主要的地位,资产阶级是被召集而参加”。这篇文章以其灼灼闪亮的思想光辉,澄清了当时人们对我党革命统一战线的模糊认识。因此,尽管高君宇在文章开头就说,陈独秀“如有要和思顺君详细讨论的地方,待他返沪后再说”,但陈独秀返沪后,亦未撰文讨论,可见,高君宇的观点陈独秀当时是赞同的。
震惊全国的“二七”惨案后,陈独秀等人的右倾错误观点已露端倪,他们认为中国工人阶级没有力量,因之对工人运动采取了取消主义态度。但是,中国共产党犹若“中流砥柱”,依然战斗在斗争的最前列。由蔡和森、高君宇编辑的《向导》立即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吴佩孚残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撰写的《二七大屠杀的经过》等一系列战斗檄文。与此同时,高君宇连连撰文,揭露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和反动军阀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同工人阶级一起团结战斗,打倒军阀。他还和罗章龙合编了一本《京汉工人流血记》,并作了题为《工人们需要一个政党》的后序。在这篇序言中,高君宇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向反动军阀宣战:“我们决不灰心!我们从事的是一个很长的战争,这回失败不过是我们开场暂而且小的挫折罢了!我们决然要继续这个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这与陈独秀的右倾观点差异何等之大!1923年在党的“三大”前后,高君宇坚定地和李大钊、毛泽东等同志站在一起,同以陈独秀、张国焘为代表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从此,高君宇便和陈独秀在政治上分道扬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