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楠
拉丁名 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
中文名 闽楠
拉丁科名 Lauraceae
中文科名 樟科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 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
现状 渐危种。闽楠为名贵建筑用材,星散分布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由于过度砍伐,和它所喜生的土壤肥沃、湿润之地被垦为农地,故植株日益减少。
海拔下限(米) 200
海拔上限(米) 1000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1.5米;树干端直,树冠浓密;树皮淡黄色,呈片状剥落;小枝有柔毛或近无毛;冬芽被灰褐色柔毛。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一13(一15)厘米,宽2一4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窄或楔形,下面被短柔毛,脉上被长柔毛,中脉在上面下凹,侧脉10-14对,在下面凸起,网脉致密,在下面呈明显的网格状;叶柄长0.5-2厘米。圆锥花序生于新枝中下部叶腋,紧缩不开展,被毛,长3一7(一10)厘米;花小,黄色,花被裂片卵形,长约4毫米,两面被短毛;第1、2轮雄蕊花丝疏被柔毛,第3轮密被柔毛,腺体近无柄。果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1一1.5厘米,直径6一7毫米;宿存花被裂片紧贴。
特性 闽楠分布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所在地气候温暖湿润,春季多雨,年平均温17--21℃,1月平均温5--11℃,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土壤为红壤或黄壤。为阴性树种,根系深,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良好。通常和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 Oerst.、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 (Hemsl.) Hayat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等混生。闽楠在天然林中初期生长缓慢,60--70年生以后达生长旺盛期,在不过分荫蔽的林分中,幼苗幼树常可见到,天然更新能力较强,4--5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
保护价值 树干高大通直,木材芳香耐久,纹理结构美观,为上等建筑、高级家具、雕刻工艺、造船等良材。
保护措施 分布区内犍立一些保护区,如贵州梵净山、湖南绥宁黄双及大庸张家界、江西南部九连山、福犍武夷山等,应加强保护,并作为造林树种,大量繁殖推广。湖南沅陵、江西崇义和福犍三明已营造人工林。
栽培要点 应从20年以上的有优良母树采种。种子失水后寿命很短,采回果实宜立即洗净阴干,湿沙贮藏或随采随播,忌堆积曝晒。幼苗出土后宜盖荫棚。由于生长缓慢,宜于密植。选用一年生苗切干造林时,可先在离地5--10厘米处切断,保持完整根系、种植时切面应与地平。萌蘖后留苗1株。造林应在阴天小雨时进行。种后应注意幼林抚育,切忌打枝或损伤树皮,并注意预防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