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莲花落儿

莲花落儿

一作莲花乐,源于唐、五代时的“散花乐”。宋代传入民间,为乞丐乞讨时所唱。莲花落的兴盛当在清代乾隆之后,始有职业艺人出现,并与民间流行的另一艺术形式十不闲儿合流,成为民间花会形式之一的天平会,名为十不闲儿莲花落。

莲花落儿,本是河北一带流行的俗曲小调,俗称“落(音lào)子”,是评剧的最早期的原始形态。传入天津后,在民间得到较快的传播。伴奏乐器有一汤锣,二横笛,一点鼓(兼拍板),但多为撂地演唱。并由开始的一个演员演唱的“单口莲花落儿”发展为两个男演员,分饰一男一女对唱的“对口莲花落儿”。演唱通俗易懂,多掺入当地俚语白话,趣味横生。

莲花落儿表演,是昔日皇会行会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议善莲花落儿老会就是当时较著名的老会之一,演员不仅扮相俊俏,声音甜美,而且唱词好听,俗中有雅。特别是道白十分有趣,且每一句中间都有鼓板伴之,深得观众的喜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