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耘班
“励志耕耘几十载,木铎金声一百年”,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班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在新世纪为培养具有良好人文修养、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意识、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进而实现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历史目标而创办的。
首届励耘实验班在学校各级领导及启功先生等学界名流的支持和关怀下成立于新世纪的第一个秋天。“励耘”二字出自于北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的“励耘书屋”,“励精图志,勤奋耕耘”的内涵反映了深深浸润在北师大校园中的虚怀若谷的谦逊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励精图志,勤奋耕耘”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励耘学子以及所有北师大人的宝贵财富。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也成为励耘学子继承并努力发扬的优良传统。励耘学子们正沿着代代大师留下的足迹,继承和发扬陈垣先生辛勤耕耘、严谨治学的精神,牢记启功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诲,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为了传承和弘扬励耘精神,为了北师大充满希望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2006年4月修订)
为适应国家、社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促进我校本科优秀人才顺利成长,决定在总结前几届“励耘实验班”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励耘计划”)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目标
1.对“励耘实验班”学生实施与特定专业培养不分离的专门训练和强化,使之成长为具有研究与创新素质、社会责任感与务实精神、人文与科学素养、交流与协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2.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构建富有我校特色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为全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
3.体现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优秀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优秀学生充分发展个性,顺利成才。
4.促进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合理衔接和贯通,培育与我校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优质研究生生源。
二、培养方案
凡进入“励耘计划”的学生,均在本院系完成四年大学学习,并在修读本院系预定教学计划的同时,接受由学校组织实施、贯穿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的专门培训。具体培养方案如下:
1.加强科研训练,培养研究与创新素质。开设研讨课,在探索和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力。为学生配备专任导师,由其指导选课、学习、参与科研训练等,提高科研素养。以“励耘发展奖学金”支持学生自选研究课题或参与导师课题研究;鼓励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及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
2.开辟社会课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务实精神。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拓展训练等,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康心理素质和务实精神。
3.举办鉴赏与体验活动,提高人文与科学素养。通过参加校内外名师人文与科学专题讲座、观摩历史与文化名胜、体验中外文化艺术及科技发展精华等,激发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增强人文与科学素养。
4.开展人际交流与合作,培养交流与协作能力。开展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多种形式的人际交流与学术合作活动,强化人际关怀、互助友爱与团队合作精神,努力提高交流与协作能力。
5.积累国际经验,开拓国际视野。通过多种外语学习活动、国内外专家双语课及研讨课、与国内外高校优秀学生的外语交流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途径,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6.强化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参加信息技术专项培训活动,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信息素养。
7.提供高级选修课程,强化本研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贯通。提供选修跨专业课程及研究生课程的机会,为与研究生教育衔接和贯通提供条件。
三、实施办法
(一)组织机构
1.专家咨询小组。负责审定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学期教学与活动计划和大纲,并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学生学习效果测评方案等,由有关教育和学科专家组成。
2.校级工作小组。负责制定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审核入选资格和人选、接受对候选人选的异议、落实对进入“励耘计划”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3.实施与调研小组。聘请专家组成项目组,负责“励耘计划”的具体实施与调研工作。
4.院系工作小组。负责对申请入选学生的考核筛选,为其配备导师。由院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和有关教师组成。
(二)学生遴选
1.入选基本条件:
(1)遵纪守法,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综合素质优秀;
(2)第一学期所有必修课成绩名列专业前20%;
(3)有一定的科研潜质或专长者可适当放宽条件(第一学期所有必修课成绩须名列专业前30%)。
2.遴选程序: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学生自愿申报的原则;
(2)每年4月,院系组织一年级学生报名,学生填报申请表;
(3)院系工作小组组织考核:院系考核需组织面试,考核重点是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知识面、进取精神、发展潜质及其专长等;
(4)院系遴选出不超过本专业新生人数5%的优秀学生予以公示,并报校级工作小组进行差额审批;
(5)学校择优确定人选组成“励耘实验班”,并张榜公示。
3.管理模式:
(1)开放机制:在每届第5学期初补充吸纳在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优异者进入“励耘计划”(一般不超过该届学生总数的1%);
(2)淘汰机制:对进入“励耘计划”的学生,分别在第5、7学期初进行两次过程性筛选,淘汰不合格者;
(3)荣誉证书:顺利完成“励耘计划”的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可获得学校颁发的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