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高腔
瑞安高腔简介瑞安高腔也称温州高腔,其唱法分“八平高腔”与“四平高腔”两种。八平高腔用笛子、胡琴、唢呐、单皮鼓等伴奏,四平高腔不用管弦乐伴奏,只用帮腔,以板鼓按节拍,与平调在风格上颇为接近。瑞安高腔已不再作为独立的戏曲剧种存在,在瓯剧中还保留了《循环报》、《雷公报》、《报恩亭》、《紫阳观》等部分高腔戏。
瑞安高腔渊源一般都认为瑞安高腔起源于明末清初,即江南一带花部诸腔开始形成之时。有认为是弋阳腔或其支流。其音乐体系属曲牌制,它的某些曲牌腔格旋律与昆曲有相似之处。仙降镇前林村民间老艺人瞿积柳先生曾于1950年改编瑞安高腔,分不托管弦(干唱)的八平高腔与有丝伴奏的四平高腔两种。在84本传统的“正统”剧本中,有《报恩亭》、《循环板》、《雷公报》、《紫阳观》等四平瑞安高腔大戏和若干折子小戏等等,实际上远不止此数,然素以此数为高腔曲牌联套体制,曲牌名称大都佚名。
瑞安高腔表演形式乐队吹奏欢快的唢呐、锣鼓、音乐,在欢快的气氛中,演员按出场为序分:老生、大花、小花、正生、老旦、正旦、青衣旦、文武小生等分别亮相。戏有文戏、武汉、花戏之分。故此称:“生旦净丑,活现历史忠奸善恶;琴笛鼓钹,演奏人间离合悲欢。”
高腔一唱众和,演员在台上演唱时,如果是一句七字,句尾一字或三字由后台或台上的乐队帮唱,温州民间谓之“夹燥塔”。演唱发声以自然音为主,音调高昂激越、显示出古朴、粗犷的艺术风格。演唱时句句帮腔,帮实字,所帮曲词多寡不定,然规律可循,即帮每句之尾腔,只一个帮腔层次(帮腔者一齐同帮),帮腔时有翻高八度,尾音往往呈下滑音,句帮腔句同时锣鼓帮扶,兼为同奏过门。这时以集高腔唱段125段,其中有些曲牌残断或拼杂者尚不少,叫尾声,前尾,快板、慢板、或表演等。
瑞安高腔现状瑞安高腔属濒危民间戏剧艺术,只有仙降少数几个人凑合能演唱高腔中的几小段,亟待世人拯救,以免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