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猴贵州亚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文名 金丝猴贵州亚种

拉丁名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relichi

俗名 灰金丝猴,白肩仰鼻猴,牛尾猴,线绒

商品名

英文名 Grey Snub-nosed Monkey

CITES公约附录 附录I

IUCN等级 濒危

红皮书等级 濒危

国家保护等级 一级

濒危原因 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

保护措施 限制捕猎

·中 文 名:金丝猴贵州亚种

·物种分类:兽类→灵长目→猕猴科→金丝猴属

·拉 丁 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

·英 文 名:Gray Snub-nosed Monkey

·属中文名:金丝猴属

·国内分布:我国特产动物。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

·是否药用动物:是

·是否经济动物:否

·保护级别:I级保护

·中国红皮书:E

·是否中国特有种:是

·Iucn2000:EN C2b

·Iucn2003:EN A1ac;B1ab(i,ii,iii)E.IUCN 2003:EN C2b ver 2.3 (1994)

·生 境: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

·体 型:体长600-750mm,尾长900-1000mm,体重15-20kg。

·食 性:以树叶、野果为食。

·习 性:与金丝猴习性相近,有较固定的采食、活动区域。一般数十只至数百只结群生活。

·繁 殖:4-5岁性成熟,秋季交配,4-5月产仔,胎产1仔。

体形似金丝猴,鼻孔上仰,吻鼻部略向下凹,不像金丝猴那样肿胀。脸部灰白或浅蓝。头顶前部毛基金黄色,至后部逐渐变为灰白,毛尖黑色。耳缘白色,背部灰褐色。两肩之间有一白色块斑,毛长达16厘米。上肢的肩部外侧至手背,由浅灰褐色逐渐变为黑色,下肢毛色变化与上肢相同。有人认为是金丝猴的一个亚种。

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有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以多种植物的叶、芽、花、果及树皮为食。

产于贵州梵净山。黔金丝猴分布范围十分狭窄,总数仅几百只,现已建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对其栖息环境进行保护。

体形似金丝猴,鼻孔上仰,吻鼻部略向下凹,不像金丝猴那样肿胀。脸部灰白或浅蓝。头顶前部毛基金黄色,至后部逐渐变为灰白,毛尖黑色。耳缘白色,背部灰褐色。两肩之间有一白色块斑,毛长达16厘米。上肢的肩部外侧至手背,由浅灰褐色逐渐变为黑色,下肢毛色变化与上肢相同。有人认为是金丝猴的一个亚种。

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有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以多种植物的叶、芽、花、果及树皮为食。

产于贵州梵净山。黔金丝猴分布范围十分狭窄,总数仅几百只,现已建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对其栖息环境进行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