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思想

简介主体思想(朝鲜语:주체사상,英语:Juche Idea)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朝鲜劳动党建立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基础。英文也称金日成主义(Kimilsungism)。主体思想由金日成创立,并经过黄长烨之手加以体系化。
内容

主体思想的含义
主体思想是阐明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人,也是推动革命和建设的力量。即人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开拓自己命运的力量。
主体思想的本质
主体思想的本质在于它是阐明对以人为本的世界的正确见解、观点和立场,指明以人民大众为主进行自主性斗争道路的思想。
主体思想的精髓
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主体思想的哲学原理
主体思想阐明了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即以人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并阐明人决定一切,人是一切事物的主人的哲学原理。
主体思想的社会历史原理
1. 主体史观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 社会历史运动的本质(人类历史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自主性而斗争的历史)
3. 社会历史运动的性质(社会历史运动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运动)
4. 社会历史运动的推动力(在革命斗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自主的思想意识)
更具体的内容包括政治的自主、经济的自立、国防的自卫。
其“革命的首领观”称“人民是革命建设的主人。人民应当接受首脑的指导。首脑是头,党是躯体,人民是手足,躯体和手足应当听从头脑的指挥。如果没有头脑,就失去了生命”。其”社会政治的生命体论”称“父亲给人肉体的生命,领袖赐予人政治的生命。领袖是父亲一样的恩人。如同在家庭中应当听从父亲的绝对领导一样,人民应当无条件地忠诚团结在领袖周围,应当以忠、孝来爱戴领袖,领袖是赐予人民生命的恩人和慈父”。
发展主体思想的概念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关于消除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建立主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斯大林主义秘密报告中提出。由于苏联出现了反对个人崇拜的思潮,朝鲜劳动党内也出现了反对金日成个人崇拜的力量,以苏联派和延安派为代表。金日成在镇压并肃清这两派反对势力后,提出“朝鲜革命应该以朝鲜劳动党的思想为主体,因为朝鲜劳动党熟悉朝鲜历史、朝鲜地理、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苏联派和中国派采取的是苏联式或者中国式的革命方法,不适合朝鲜的国情”,反对亲华派的“事大主义”和亲苏派的“教条主义”。以此为契机,“主体”这一用语开始出现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生活中。
1967年,金日成综合大学总长黄长烨将金日成有关朝鲜革命的想法综合成思想体系,提出主体思想是朝鲜在从反封建主义时期到共产主义时期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主体思想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和马列主义一道成为朝鲜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使用根据金正日的主体思想,实施主体在国家政策的要求如下:
1、人民必须在思想和政治上独立,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并有独立的国防系统;
2、政策必须反映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政策要充分运用在革命建设中;
3、革命建设的方法必须符合本国局势;
4、革命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是塑造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并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主体思想,还要教育人民绝对忠诚于党和领袖(朝鲜劳动党和金正日是分开说的)。
朝鲜官方的历史记载中称,第一次运用主体思想的实践是朝鲜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至1961年,又称为千里马运动)。该五年计划促成了朝鲜的经济快速发展,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力求能够在政治上独立于苏联和中国。不过,千里马运动的蓝本就是以前苏联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千里马运动也参考了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大跃进“活动,且成功地避免了大跃进的灾难性后果。
尽管主体思想的愿望是自给自足,朝鲜仍然严重依赖其他国家的经济援助。苏联一直保持对朝鲜的援助,直到其1991年解体。朝鲜战争后,1953年至1963年,朝鲜依赖于“兄弟”国家的经济援助和贷款,以及1953至1976年期间苏联提供的工业援助。苏联解体后,朝鲜经济陷入了危机,加之基础建设失败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规模的饥荒。几年后,中国同意将像前苏联一样对朝鲜提供每年总额超过400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自2007年,根据六方会谈达成的协议,朝鲜还收到大量重油供应和技术援助。
相关根据“主体思想”,公元1997年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纪年方式由公元纪年改为“主体纪年”。
为祝贺金日成七十寿辰,平壤市中心大同江畔于1982年建起了“主体思想塔”,作为“主体思想”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