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摩崖石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石溪摩崖石刻

石溪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山场村后山,地名石溪,在半山中,有一条溪水沿山涧而下,长流不息。

石溪摩崖石刻是清代山场乡人鲍俊与文人墨客仿效兰亭会吟风弄月时留下的艺术杰作,分布于石溪及周围的嶙峋怪石上,已发现的有32处。年代由1831年至1879年,阴刻,以行书为主,也见楷书和隶书,大者如“石溪”、“鵞”等近米大,小则几厘米见方。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曾远道而来,用草书在石上题刻了"古壁石"三字,并落了款,因而使石溪扬名。石溪原名叫"水门",因在石溪落瀑处有两块大石,形似门户而得名,清代书法家鲍俊,在"门户"左侧的一块圆石上携刻"石溪"两个大字,从此人们就称这个地方为"石溪"。

登上崖顶"石溪"岩石右侧一圆石刻着"旷观"两字。南眺远山如黛,玉盘一样的香洲区尽收眼底。当年名士多聚于此,豪饮放歌赋诗怀古,留下累累笔墨石刻,因年代久远,现存仅三十余处。石溪摩崖时刻群大多取意于环境、石貌、如"茂林修竹"、"樵径"等游人至此,如临一座书法展览馆,趣味横生。

石溪摩崖石刻群由于石溪"崖峭瀑奇",风景绮丽,成了人们"仙乡何处觅,即此是蓬莱"的游览胜地。石溪摩崖石刻群于1986年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