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与朝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东坡与朝云

《东坡与朝云》是惠州市惠城区的大型历史民俗歌舞剧,力求打造惠州的另一张文化名片。《东坡与朝云》分6部分,总长约75分钟,以东坡与朝云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其中穿插了大量展示惠州秀丽风光、风土人情、民俗风情的歌舞表演。

《东坡与朝云》是惠城区东江、东坡、东征、东纵等“四东”传统文化的又一代表巨作之一,该剧以惠州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特色地方文化和原生态民俗、民歌为背景和内涵,倾力成就惠州本土旅游文化品牌。

剧本作者陈雪(广东省作协会员、惠城区文联专职副主席)

把东坡与朝云的故事搬上舞台,早在2004年制定的《惠城区“四东”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实施方案》就把它列入了创作计划。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由区委领导亲自挂帅这一“挖掘地方特色,彰显城市魅力”的系统文化工程上世纪80年代初曹禺先生曾到惠州参加东坡文化研讨会,听说了东坡与朝云的故事后当即决定要编一部动人的戏剧。按曹禺先生当时的构思,是创作一部‘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可惜未能遂愿,现在,由惠州文艺工作者自己创作完成曹禺先生夙愿,不过,我们的基调是欢乐、和谐、明快。”

《 东坡与朝云》将以东坡和朝云的爱情故事为引线,突出表现惠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地方文化内涵,展示惠州原生态的民歌、民俗。观众可在剧中看到客家人庆典的盛大场面、制作客家凉帽的劳动场面,又可听到原汁原味的劳动号子、渔歌对唱、民歌对唱、童谣对唱,还可欣赏到惠州的“烧宝塔”、“舞火狗”、“舞龙”、“麒鳞舞”、“李家拳”等民俗经典表演。可以说,这部歌舞剧既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盛宴,又是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全书。“借助东坡、朝云的外壳,把有惠州特色的东西都展现在舞台上,最终成为外地人来惠州必看的一部戏。”

苏东坡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王朝云王朝云,字子霞,浙江钱塘人,大文豪苏东坡侍妾,1094年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装,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香,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此时,本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西湖,由于天气突变,阴云敝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种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此后苏东坡对王朝云备极宠爱,娶她为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