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寺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乡镇简介寅寺镇位于汶上县城西8.5公里处, 东经116°23´,北纬35°44´,东临汶上镇,西接梁山县元口,南与次邱毗连,北接郭楼乡,南北最大纵距7.5公里,最大横距8.5公里,行政村32个,自然村43个,总面积52.78平方公里,耕地53000亩,地属平原,主产小麦、玉米、地瓜、棉花。

历史沿革该镇以驻地村而得名,民国以来至一九四八年解放属第四区,1943年建立人民政权,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时一度沦陷,1948年再次解放,1949年至1950年进行土改,1953年组成互助组1955年转为初级社,1956年分属西石楼、寅寺人民公社,1960年曾部分划归梁山县,1961年复归汶上县,1962年成立寅寺公社,1984年5月改寅寺区,1985年2月改称寅寺乡,1997年由寅寺乡改为寅寺镇。

经济产业该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业立镇、农业兴镇、商贸活镇的整体工作思路,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围绕致富奔康和建设工业强镇、生态大镇发展规划,不断强化发展意识,确立并积极实施了“万亩棉、万亩树、万亩瓜菜农民富、一园兴起板材业、一区招商引项目”的“五个一”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全镇自南而北形成了建材、饲养、板材加工,自东而西形成了造纸、木制品包装、机械制造等大产业聚集区,构建了两条工业经济发展隆起带,立足“三村”建设,培植栓庄笼圈加工,沙河涯打井制管,腰楼板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坚持镇村联动,做到质量并举,逐步形成了小规模大产业,全镇板材加工业已发展到200多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带动了中介组织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

乡镇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寅寺建设,以文明一条街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坚持服务承诺制、首向负责制、办事时限制和责任追究制,全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打造诚信品牌,以政法大楼建设为根本点,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寅寺镇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荣誉称号,2006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济宁建设”先进单位。

主要荣誉1995年被济宁市委授予“学、带、做”先进单位。双拥工作被省委、省府、省军区表彰命名为“拥军优属”模范单位。1994年、1995年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和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乡镇,科教、卫生、邮电通讯、小城镇建设等各项事业同步发展。1995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孔孟之乡、乡镇之星”荣誉称号,1996年1月寅寺镇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小城镇建设新型乡镇”,2000年3月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乡镇”。

人口数据[1](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42658

21357

21301

家庭户户数

11157

家庭户总人口(总)

42610

家庭户男

21317

家庭户女

21293

0-14岁(总)

10340

0-14岁男

5542

0-14岁女

4798

15-64岁(总)

28932

15-64岁男

14351

15-64岁女

14581

65岁及以上(总)

3386

65岁及以上男

1464

65岁及以上女

192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2214

下辖村[2]

东寅寺村

西寅寺村

林堂村

侯之门村

罗汉庙村

西场村

前沙河崖村

腰楼村

前林楼村

后林楼村

路楼村

北王村

南王村

苏庄村

刘家楼村

王家楼村

王堂村

孔楼村

吕庄村

胡楼村

北周庄村

南王府村

栓庄东村

栓庄西村

后马口村

尚庄村

东李村

西李村

西小楼村

河湾村

宋辛庄村

关庄村

东石楼村

西石楼东村

西石楼西村

后王庄村

崔辛庄村

东草桥村

西草桥村

前草桥村

东周村

西周村

信庄村

胡庄村

前李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