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楼镇
郭楼镇位于汶上县城西北12.5公里,东经116°23´,北纬35°46´,京杭大运河东岸,西临东平湖,北与东平县毗连,南与寅寺、东与郭仓乡连接,西与梁山县隔河相望,是汶上、梁山、东平三县交界的乡镇,行政村40个,自然村24个,面积58.3平方公里,4.59万人。
该镇地势东高西低,略呈长方形,属冲积平原,土壤属中性黄土和少量酸性黑土,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耕地5.2亩,农作物以棉花、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古迹有春秋时的阳城、古城。
该镇以驻地自然村而得名,民国以来至1948年,解放属四区(林堂),1949年至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1953年组织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春撤区并乡,成立郭楼乡,1958年秋郭楼乡与寅寺乡合并,成立了运东人民公社,1960年运东公社西北部划归梁山县,1961年重新划归汶上县为寅寺公社,1962年寅寺公社分划南部为寅寺,北部为郭楼,1986年2月,改称郭楼乡。1996年,撤乡设镇,成立郭楼镇。
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柏油路和水泥路总里程达50多公里;通过农网改造,农村用电全部达到了要求标准,实行了同网同价,设有3万5千伏变电站1座,电力供应充裕;全乡有6800多户拥有了电话,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新建乡级卫生病房楼1个,床位50多张,从业人员56人;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1280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3430人;现有城乡客车站一个,敬老院1个。
在农业生产上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现有机井达到1000余眼,有效灌溉面积近6000亩,为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快“科技兴乡”步伐,以科技推广为依托,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农民掌握实用技术为重点,促进科技转化,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达65%以上,曾被市、县命名“科技示范乡镇”
在工业企业发展上立足于地处县城西郊,与县西工业园区相邻以及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以各种优惠的政策,全方位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建成了一批大型企业项目,现有规模以上工业项目13家。其中香港华嘉集团平舆金龙毛织品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其产品主要销往欧洲、澳洲等国家。初步形成了毛织、水泥、面粉加工、皮革、制衣、建材等支柱产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近年来,郭楼乡以农业产业结构、招商引资、实施“回归工程”,发展民营企业为重点,积极培植骨干财源,形成了以重点骨干企业和个体零星税源为主的财源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财源结构,促进财政管理,开源节流,维护了财政收支平衡,保证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等重点项目支出,并为小城镇建设蓄积了财力。
集镇建设日新月异,城镇框架不断拉大,城镇居民大量增加。近年来该镇不断深化和完善小城镇建设的投资机制,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开发,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心街道路已经拓宽,集镇建成面积已达2.3平方公里,60%以上的居民用上了自来水,修建下水道2000多米,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建有专业市场3个,基础设施完备。目前,道路宽阔,环境优美,楼房林立,建筑规划错落有致,企业生产经营蒸蒸日上。和谐、文明、富裕的郭楼集镇已成为驻新公路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