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神人纹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玉神人纹琮

玉神人纹琮

良渚文化

尺寸:高6.8cm 径8.3cm 孔径6.2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深黄色,局部有火烧痕迹。体外方内圆,中心有通孔。琮外四角于上中下各琢三组神人像,人像为双圈眼,两侧有眼角,长方形鼻,冠帽以两条凸线表示,其上刻数目不等的阴线。

良渚文化时期埋葬死人时有祭坑的习惯,故此器的火烧痕,应是经烟火所致,不似后做。

此器进宫后,乾隆皇帝称此器名为“辋头”,并命玉匠将他的题诗刻在玉琮内壁上。诗曰:“所贵玉者以其英,章台白光照连城。辋头曰汉古于汉,入土出土沧桑更。晁采全隐外发色,葆光只穆内蕴精。是谓去情得神独,昔之论画贻佳评。”末署“乾隆癸丑春御题”并有“几暇怡情”“得佳趣”双闲章。同时,琮内还有一掐丝珐琅带盖的铜胆,上述题诗也做在铜胎的外壁上。其用途似既可插花,也可把香料放于铜胆内,香气可从珐琅胆的孔内溢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