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
“闪 小 说 ” 之 名 源 自 英 文“flashfiction”。西方的“flashfiction”源远流长。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伊索寓言,写作者包括契诃夫、欧·亨利、卡夫卡等伟大作家。闪小说既是文学的、具有小说的特质,又是大众的,具有信息时代多渠道传播的特色。这类小说,具有小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说,在写作上追求“微型、新颖、巧妙、精粹”。从作者创作角度看,闪小说是灵感的火花,是心灵的闪电;从读者接受角度看,闪小说是一种轻松阅读,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特色。因其短,阅读快,可见缝插针随时随地阅读。
2007年1月,微型小说和寓言作家马长山、程思良在天涯社区 “短文故乡”发起了“180至210字超短小说征文”,6个月时间收到的作品总量逾3000篇,参与写手200多人,且其中不乏小小说名家。关于这类180至210字小说的命名,征文期间讨论热烈,曾多达24种:闪小说、蚂蚁小说、迷你小说、核心小说、拇指小说等,经过众多作者、专家审慎甄选,最后决定采用“闪小说”这个名称。
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樊发稼表示,一种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总是要经过方方面面的检验,才能了解它的优劣。所以,现在我们还不能保证“闪小说”已经具备承载文化的功能与实力。妄加评论优劣都言之过早。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闪小说”能够在新型的媒介上迅速而畅通无阻地传播,让大众共享,这本身就是它具备的某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