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村

1、陕西三原县马额镇郑家村郑家村地处陕西三原县马额镇中部,分为三个自然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63户,总人口1875人,总耕地4331亩,人均纯收入3200元。
郑家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包茂高速、三马公路穿境而过。现有苹果3100亩,葡萄550亩,桃树及其他杂果600余亩,该村以种植果树为主,基本实现无粮田,经济收入增长较快,是该镇乃至全县早期跨入小康的村子。
郑家村被确定为新农村示范点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参与下,战晴天、抢雨天,夜以继日的进行新农村建设。在“五通”中建有自来水塔一座,管网及配套设施齐全。2006年利用通村公路项目共修筑村道4.7Km,修街巷2.5Km,同时将排水全部修通,村上利用低压线路改造之际,将村内所有线路进行了整改,村内的电话、广播电视、宽带等信息全部到村中,人们已经利用网络了解市场信息、拓展视野、寻求商机。郑家村在“四改”中,水的改造已基本完成,改灶、改厕在部分户内已实现,改圈的问题基本不存在,99%的村民无牲畜。
郑家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十二”有的标准大部分已在建设,其中包括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党务分开栏;一部分已经完成并且完善包括医疗卫生室、秦王连锁店、公共浴池、厕所、定点垃圾箱;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有计生中心户、治安中心户、精神文明户等标志性挂牌,并且有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
郑家村文化广场建有一个标准化球场,篮杆、标志线都已高标准布置到位,其他设施已在完善。新农村建设以来群众广泛参与共拆除土墙4500平方米,墙体涂白7000平方米,绘制文化墙85米,街道的绿化已全部到位,并且整修一新。
现在一个新农村正在马额镇的郑家村崛起,群众的经济收入、文化生活都有了新的提高。
2、山东省济南市十六里河镇郑家村位于十六里河镇东南部,距八一立交桥15余公里。全村人口432人,耕地面积525亩,拥有荒山面积500亩,人均年收入2400元。交通便利,有4米宽的水泥路直通入村。
富有特色的地表水。该村有一眼人工打出的24.5米深的泉井,有近百年历史,水质清澈,口感甘甜。每逢降雨充沛,泉水汩汩而出,甚是喜人,相传此泉水还有止泻之功效。
逐年扩大的林果业。近几年来该村积极发展林果业,栽植济丽红杏200亩,花椒树4000余株,核桃2500株,冬枣1000株。林果业的发展也为村民带了实惠。
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郑家村郑家村(十七房郑家):位于澥浦南1公里,择山之西南面,共有居民407户,1009人,其中非农88人,村由郑姓世居,系郑氏十七房故名,据清光绪《郑传笈朱卷记》载:“郑氏始祖靖侯,宋南渡迁居灵绪乡择山之阳塘路沿,称路沿郑。……传六世之后,分居十七房……”,后繁衍成望族。至清朝,子孙中仕商颇盛,故村中多古第建筑。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善于种植蔬菜,现全村有企业13家,1998年销售达1541.27万元。
4、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郑家村郑家村是章水镇第二大村,全村人口将近3000人,去年该村在区、镇两级的扶持下,创建了三星级“星光工程”,同时投资10万元左右浇制了全镇第一座灯光球场,投资125万元改造了中溪河,投资200万元进行了二次水改,使户户通上了放心水,逐步改变了村容村貌。
在今年的区第二次“环境整治年”活动中,郑家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环境卫生状况,采取了多项环境整治措施来美化村庄环境,开展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强化舆论宣传,严格动态管理,常抓不懈,促进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村里还采取办板报、广播宣传等形式进入深入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建美好家园,全村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优化美化环境面貌的浓郁氛围和工作高潮,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做到“路上无杂物、绿地无杂草、门前无垃圾、垃圾不满箱、污水不染物”,全村的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该村首先完善了机制,建立保洁队伍。为有效地推进长效保洁工作,该村建立了“管理、作业、监督”三个层面协调共进的工作机制,加强保洁队伍,建立完善村内环境卫生保洁员制度。在原有4名环卫保洁员的基础上,再增加3名保洁员。村里同时加强了对村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工作的硬件投入力度。购置4辆环卫作业三轮车辆和20只加盖塑料垃圾桶,并把1200只家用垃圾桶分发到户。修(新)建了4座公共厕所,同时积极鼓励住户建立室内卫生间。此外村里还征地100平方米,投入2.5万元新建了一座垃圾中转站,改变了农村环境设施薄弱的状况。村里还人工对流经村内的后溪河进行了治理,包括对淤泥、杂草、垃圾的清理,并砌河坎以保证河道清洁,同时还对症下药整治河岸。郑家村的河岸以往是四周淤泥沉积,河中杂草丛生,给村民的农田灌溉和日常取水带来极大不便,对此,村委会制定了相关的整治方案,并多方筹款,才使郑家村河塘整治工程得以开工。如今的河塘不仅能为村民提供清洁的用水,而且改造后的整个河堤设有护栏、护坡、绿化带等,河岸上还种上了花草,设置了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郑家村还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环境建设与管理的现状等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制度,健全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道路保洁制度,成立了道路保洁小组,主要负责本村辖区内进村路段,自然村间路段及村内居民区、公共活动区及场所的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制定了河道保洁制度,成立河道保洁小组,对中汘河,后汘河河面、两岸实行保洁。制定了公厕保洁制度,设立了公厕保洁员,对公厕实行全方位保洁。此外,村里还实施了环境卫生“门前三包”。
5、山东省即墨市田横镇郑家村村庄由来
据传:明初,郑姓从云南迁来此地立村,称郑家。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
政区人口
即墨市田横镇辖村。位于洼里东北4.5公里处。2005年该村主要有郑姓183户,534人,其中:男274人,女260人,青壮年劳动力306人。
经济发展
截止到2005年,全村占地面积617亩,耕地567亩,粮田面积498亩,菜园和瓜园63亩,果园41亩,树林480亩。役畜12头,生猪存养360头,鸡存栏1.2万只。农业机械总动力428马力,摩托车107辆,拖拉机4台,手扶拖拉机2辆,电机120千瓦。电视180台,有线电视入户率80%,电话128部。学校1所,卫生室1处。
全年经济总收入408.1万元,其中:工业收入47.55万元,农业收入65.12万元,渔业收入16.32万元,畜牧饲养收入175.8万元,林业收入2.4万元,建筑业收入88.64万元,运输业收入9.6万元,餐饮收入1.78万元,服务业收入0.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975元,人均占有粮食650公斤[1]。
6、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清平乡郑家村该行政村隶属陇川县清平乡,地处清平乡东边,距 乡政府所在地6.00公里,到乡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51公里。东邻王子树,南邻弄弄,西邻陆昆村委会 ,北邻护国乡 。辖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0户,有乡村人口688 人,其中农业人口684人,劳动力42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25人。
全村国土面积14.59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8.80℃,年降水量1753毫米,适合种植茶叶、甘蔗、麻竹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713.50 亩,人均耕地2.7亩,林地18500.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0.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7.13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3]。
7、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董集乡郑家村基本情况
郑家村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董集乡,位于董集乡西南部,由于南展区灌区于1979年由南展区迁往南展坝动。2006年总户数68户,总人口238人。
自然资源
耕地面积750亩,村地面积45亩。沟渠林路配套,农业生产连年取得较大丰收。
经济发展
主导产业以棉花、小麦、玉米为主,棉花种植面积500亩,其中种棉40亩以上的大户2户,全村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在畜牧养殖方面:有养猪大棚4处,母猪存栏20多头,与仔猪合计150头。
村容村貌
主要街道两条,约500米长,其中硬化100米。现有400米街道需要硬化。出行排水很不方便,严重制约村民的出行和农业生产。
精神文明建设
有文化大院一处,远程教育站点一处,育龄妇女学校一处,有存书100余册。[2]
8、山东省汶上县郭楼镇郑家村位于山东省汶上县西北二十余里,与山东省东平县沙河站接壤。
村中主要姓氏为郑氏,据当地《郑氏族谱》记载,郑氏第61世祖于明洪武二年由山西省洪洞县搬迁至汶水之滨居住至今,为孔子弟子郑国(一世祖,原讳邦)后代,至今已传八十六世,原村中有郑氏宗祠一座,牌坊若干,解放后牌坊被毁,无存;郑氏宗祠(家庙),毁,今只存墙体若干,碑刻若干,被毁石狮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