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性肌萎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述】哮喘性肌萎缩,又名:Hopkins综合征;急性哮喘并发脊髓灰质炎样损害。

哮喘性肌萎缩于1974年由澳大利亚医师Hopkins首先报道。1975年Danta称其为哮喘性肌萎缩。1980年Manson命其为Hopkins综合征。

【病因】未明。因发病前都曾进行过灰质炎疫苗免疫。但在化验上和临床上均排除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亦未能证明与药物有关(如氨茶碱及神经毒性药物等)。可能是一种亲神经的未定型病毒感染所致,并由于非特异性免疫缺陷,加上急性哮喘后免疫机能进一步抑制,如合并感染、激素应用,使肠道内某些低毒性病毒或体内潜在的病毒侵入脊髓前角引起发病。也可由于脊髓灰质炎活毒疫苗免疫后,因免疫机能低下而引起脊髓前角灰质炎。

【临床表现】男孩较多,2~11岁小儿于哮喘发作后 4~lld迅速发生弛缓性肢体瘫痪,多为单肢体受累,少数为四肢无力。肢体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无感觉障碍。约1/2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肌肉疼痛和压痛 (较脊髓灰质炎轻)。后遗症为肢体麻痹及肌肉萎缩,不易恢复。脑脊液细胞数增高,以淋巴或中性粒细胞为主。粪便中未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少数可分离出腺病毒3型、埃可病毒18型或何萨奇病毒B6型。肌电图呈失神经原改变,可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弱。

【诊断】典型者诊断不难,主要应与脊髓灰质炎鉴别。

【治疗】注意护理,对症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