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村

1、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溪头村
概况溪头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池店镇东面晋江下游临海处,理应称“溪尾”,但因该村自古是晋江沿岸村庄及石狮、安海、厦门、漳州等地进出泉州城的主要码头,故这个古渡头村一直被称为“溪头村”。
历史沿革明、清属三十都,民国33年(1944年)属梅溪乡溜滨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池店乡;1959年属苏厝公社溜石大队;1961年改属池店公社溪头大队;1984年属池店镇溪头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溪头村位于池店镇政府驻地东面3.5公里处,在晋江河流南侧。宽阔的江滨南路穿村而过,连接沿海大通道,跨江的刺桐大桥把溪头和泉州连位于一起,泉厦高速公路从村边经过。
村落与居民有资料显示,该村人口2020多人,耕地970多亩。辖溪头自然村,溪头村委会设此。农作物有水稻、甘薯、花生、大豆等。因堤防外移,江滨南路、江滨开发等项目土地全被征用。耕作土地全被征用,现在70%村民靠讨海为生,盛产鳗苗。有水陆运输,村里有陶瓷厂、玩具厂等。[1]
2、广东广州从化良口镇溪头村位于从化市良口镇东北部,是流溪河三大源头之一。村周围环境优美,山高林密,峡谷幽深,溪流清澈,奇石错列,池潭处处。踏进溪头谷口,迎面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林茂竹翠,藤萝缠绕,一片翠绿,当中裂开一条沟谷,一道银白色的溪流瀑布就从沟谷里飞流而上,泻落下面一个碧波荡漾的深潭。潭水水清见底,冰清玉洁,碧绿湛蓝,波光潋滟,流水潺潺,凉气阵阵。池潭四周青山环抱,奇石错落,野花簇拥,与周围景色浑然一体,是炎炎夏日,幽谷索源,畅游溪头的理想去处。村旁边有吃、住、玩设施齐全的溪源山庄,从化市汽车客运站有公共汽车直达。[2]
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溪头村
概况溪头村位于萧山区河上镇西南面,是该贸易中心。地理位置优越,03省道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截止到2008年1月有农户458户,总人口1263人,耕地面积359亩,山林面积780亩,总面积4.5平方公里。历年来各届村班子十分重视两个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改善公共设施,提升村民的人文素质,努力提高村庄品位,倡导“文明、卫生、绿色、整洁”的生活方式。2004年该村被评为杭州市文明村,区一级文化村。2006年该村被评为区农村整治村。
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乡村文化,吸引很多村民走出家门,融入到河上镇溪头村这个欢乐的大家庭中。到2008年溪头村已有龙灯胜会组织、灯龙制作队、农民书画队、老年腰鼓队、戏迷会、象棋队、篮球队七大文体团队活跃在村里。如今,人人参加文体活动,各团队经常开展活动,群众文体活动空前活跃,成为溪头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2006年来,溪头村村三委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创建区文化示范村的总体目标和“以创建促发展,构建文明和谐新溪头”的工作思路,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发展自己,推动自己,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欢乐的溪头村。
为认真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阵地。溪头村因地制宜,突出板龙制作和板龙舞的场地特点,建造了一个多功能、富特色的古色古香的文化活动中心。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功能齐全,设有戏迷活动室、农民书画展览室、灯艺制作陈列室、广播电视播放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娱乐室、健身室、篮球场等。除此之外,村里还投资建成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搭建了一个戏台子。
硬件齐备了,溪头村在文化硬件配备上也毫不含糊。村里出资购置了2000册图书,加上原有的书,如今村图书室藏书已达3000册。为扩大村民们的知识面,村里还订阅了时事、农业、经济、文化、医疗等各类报刊杂志十几种。购进了6张棋牌桌子和一张乒乓球台桌,几乎每天都没闲着的时候。在文化休闲广场上安装了20多件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健身。
除了这些,村里还在营造文化气氛上下了功夫。先是设置了宣传廊,有专人负责出版宣传内容。宣传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儿,村里的政务、党务和财务向村民公开了,也向村民们宣传一些科普文化知识。村里多处墙体上张贴的有关廉政文化的宣传牌子,让廉政文化教育深入人心。
村里建成了一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上点。农村远程教育网络被村民们充分利用起来了,信息快了,村民们的脑子更活、思路更宽了。[3]
4、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头村
概况溪头村位于休宁县城东南郊,东邻屯溪区奕棋镇,南与香山乡接壤,慈张线从村内穿过,距县城仅达2公里。截止到2008年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560余户,1783人,有耕地面积2830亩,山场面积3000余亩。
历史文化溪头村拥有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槐堂,该建筑建于明代,系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举王经天的故宅,因《宋史·王旦传》内有“旦父佑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必有为三公者”一说,王氏后人即以三槐为典故,堂名取“三槐堂”。整个祠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尤以木雕著称,为徽派祠堂建筑所少见,故在当地又被称作“金銮殿”。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发展溪头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和生态环境优美独特,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2006年来,在溪头村两委的带领下,溪头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引进北京德青源种禽项目,现已在建,该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溪头村两委将积极谋划,整合村内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把溪头村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裕安康、村容环境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
5、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溪头村溪头村位于文教墟的东南面,与八门湾相隔咫尺,毗邻于东郊镇中南村,地理位置较特殊,共 76 户 396 人,中共党员 5 名。近几年来,镇、村、社党员干部大力倡导产业结构调整,使该村创出了海淡水养虾、反季节瓜菜种植的专业村之路,现拥有 1200 多亩海水养虾基地,家家户户都有虾塘, 250 多亩的反季节瓜菜种植基地。人均年纯收入达 4300 元,改水户达 100% ,改厕户达 91% ,农民生活水平居全镇前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溪头村农民群众决心从 2007 年初起,用 2 年时间把自己的家园创建成为省级文明生态村,从根本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到 2007 年底止,已筹资集资 118 万元投入创建,其中群众自筹 3 万元,镇政府支持 4 万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111 万元。实现了2.6 公里 的环村水泥路硬化工程, 500 株花草的美化工程, 2000 立方的土石工程,安装环村路灯30 盏;综合球场工程、文化室工程正在兴建;党员干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了村庄环境生态整治,第一期创建目标基本实现[5]。
6、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溪头村溪头村位于闽侯县白沙镇东北部,全村土地4.86平方公里,耕地2680亩,人口3316人。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村年财政收入30多万元。
一、发展经济强村富民
一是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实现规模化、集体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扎实推进商品粮基地和高优绿色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发展西瓜、甜瓜、特色玉米等高优经济作物基地500多亩,优质水稻基地2000多亩,绿色蔬菜基地100多亩,美国52号脐橙种植400多亩、淡水养鱼150亩,产品销至福州、厦门、深圳等地。种植业由过去的一季变为现在的3-4季,收入由过去的1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6000元。全村从事农业种植的有500多户,农民人均创收1500多元。
二是发展特色工艺品产业,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托闽兴公司,做大做强工艺品产业。全国工艺行业龙头企业“闽兴编织品公司”,占地达487亩,年产值7亿多元,带动本村和外来人口就业5000多人。在闽兴公司的辐射带动下,溪头村大力发展工艺品加工,依托闽兴公司、私人创办竹编、草编、铁编、木工艺品企业10多家,年赢利达1000多万元,就地转移富余劳动力800多人。工艺品加工业现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仅此项就增加人均收入1800元。
二、整洁文明蔚然成风
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美化村容村貌,并引进高科技手段,实现村村通信息网络化。一是投资60多万元改善村内引水工程,修建水渠2公里。二是在2006年完成的村内主干道拓宽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投资65万元完成2.2公里水泥路的修建。三是投资15万元对村内河道进行整治。四是配合白沙镇政府提出“汶石公路”修建项目,与当地村民积极沟通,努力促进工作顺利开展。[6]五是与电信局合作,依托海峡西岸新农村公共信息平台网,创建了溪头村网页,涉及“本村新闻”、“村务通知”、“本村风采”、“企业招工”、“供求信息”、“农事指南”、“招商引资”等版块,及时更新溪头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经济等进展情况。同时,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崇尚节俭等文明新风逐步渐成为时尚。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平共处家庭美德以及法律法规教育,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在村民心中扎下了根。
6、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溪头村溪头村位于建瓯市小松镇北部,共有溪头,岭边,高墩,伊墩,钱坑林五个自然村,约有3000人口。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距市区40多公里,交通方便。
地理气候溪头村四面环山,地理位置特殊,山地山岭耸峙,低丘起伏带,气候很适合杉木,竹子,松木等植物生长,早年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经济发展主要农作物有:茶叶、竹笋、柑桔、食用菌、板栗、杨梅,枇杷等。村民基本上以务农为生,靠山吃山,靠田吃田。人们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基本上过上小康生活。
2007年凯捷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在溪头村投资创办茶厂,解决了部分村民在家待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地方方言溪头村和建瓯市的其它村一样,都是讲“建瓯话”。但每个村的语言在腔调上又有微妙的变化。(如)吃早饭叫“耶早”,吃午饭叫“耶Déi”,吃晚饭叫“耶芒”!
7、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铁铺镇溪头村
片村,含溪头、马头、许南美3个自然村,在潮安县城庵埠东北17.4千米,铁铺镇人民政府驻地南4.7千米,处韩江北溪下游东人侧,东南与澄海市莲华镇接壤,属铁铺镇。人口2616人,明末福建莆田陈氏来此定居,因其时韩江北溪在此流入南海,故称溪头,聚落呈半圆形分布,建筑多为贝灰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1126亩,山地500亩,农业主种水稻、甘薯、甘蔗,为镇水稻高产区,工副业以抽纱、机绣为主,人年均收入1673元,有小学一所,老人活动室一间,卫生室一间,韩江北溪在村西流过,有镇道通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