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留镇
基本概况巩留县巩留镇地理位置、总面积、可耕地面积、已耕地可开发面积:巩留镇位于县城中心,地处巩留西部平原,东经82°13′ 北纬43°29′ ,东西约三公里,南北约1.5公里,城镇辖区面积29平方公里 ,可耕地3000亩,已开发2920亩,可开发面积80亩。
巩留镇总人口及各民族状况:巩留镇有5500户、2.7万人,主要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克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东乡族、撤拉族、达斡尔族、满族17个常住民族组成。
光热资源、水源、矿产资源、气候状况:光热资源有太阳能热水器等,水源有再开希渠,黑水两道自然溪沟,无矿产资源,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平均气候7.4℃,最高气候37℃,最低气温-37℃,无霉期142----150天,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250----300MM。
辖村居委会和村居小组:全镇有六个居委会和一个村委会,有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三个。
农业发展种植情况:2004年种植黄豆1384亩、玉米1160亩、冬麦280亩,洋芋6亩,冬籽70亩,西瓜5亩,经济作物产量达到276、8吨,比去年增长5%,粮食作物产量达到949吨,比去年增长2%,适当种植了亚麻、葡萄、黑加伦等特色作物,种植业结构规划是,以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为和粮食作物主,适当种植特色经济作物为铺。
畜牧业情况:全镇牲畜头数达到14300头(只)最高饲养量15600头(只)今年产肉1080吨,产奶29吨,产蛋100吨。
林业情况:林业面积130亩,2004年种树45亩,其中经济林27亩,防扩林18亩,适合种植的树木,白杨、榆树、柳树等。
科技发展情况:积极推广了地模玉米,优质黄豆播种,果树裁培。牲畜冷配、温配、牵引、胚胎移植技术,广大农牧民和居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水利情况:大搞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中心的五好建设,兴修沙石路面3、6万公里,清淤水渠3公里,修路5公里,修防渗渠3公里。
教育情况巩留镇有三所小学,分别为镇一校、镇二校、镇三校有教师155人,有学生2756人,校舍面积达10745。 民汉比例8:2。
一校有教师56人,其中本科学历的3人,大专学历的26人,中专学历27人,小教高级职称的20人,小教一级职称28人,二级职称1人,无职称的7人,学生人数为660人,校舍面积为3124、3,二校有教师70人,其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51人,中专学历的14人,小学高级职称18人,小学一级职称52人,学生人数1749人,校舍面积5422、3平方米。镇三校有教师29人,其中本科学历的2人,大专学历的13个,中专14个,小学高级职称21人,二级职称2人,学生人数347人。校舍面积2198、54平方米。
近年来在教育上取得的成绩:
一是加强了对教育工作力度,广泛深入的宣传了义务教育法,依法执教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所小学相继建立了教学楼、实验室、配备了电脑、音体美等器材齐全,学校绿化、美化、硬化有了进一步提高,电暖设备齐全,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三是控制中小学辍学工作成效显著,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了100%;
四是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主要采取以以下措施一是以“双语”授课改革为突破口,在一校、三校、逐步推广“双语”教育学。二是狠抓了少数民族学校汉语语言授课教师的培训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五是注重抓好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工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汉语音课;
六是通过学校举办各种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强化汉语训练;
七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教师建设稳步发展。在各校开展了校长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制,各校也推行了教师竞争上岗,未位待岗,全员聘用,超编分流的方法,优化了教师结构,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社会发展文化情况:三所小学、派出所、村委会、六居、五居、镇机关都建立了阅览室,目前城镇没有图书馆、文化馆。
广播电视情况:广播电视的普及率镇属单位100%,居民90%。
卫生状况:各居委会成立卫生队,坚持每周清运居民区垃圾2次,垃圾袋装化率达到了95%、2004年共清运垃圾6000吨,保证了居民区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
其他信息情况 巩留镇高度重视信息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亲任组长,2004年共编写各类信息2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