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成语资料【汉语文字】舍本逐末

【汉语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英文翻译】attend to trifles and neglect the essentials;to concentrate on details but forget the main purpose or objective;to sacrifice (or drop, lose) the substance for the shadow

【词语解释】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字词解释】舍:舍弃

逐:追求

本:根本

末:末节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另外写法】弃本逐末、舍近谋远[1]

成语出处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3、《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中国古代以耕读为本,工商为末,所以"舍本逐末"也有舍弃耕读,从事工商的意思。

成语辨析1、不可读成shě běn zhúo mò。

2、“逐”不可写为“琢”。

3、与“舍近求远”的区别在于,舍近求远更重于“近”和“远”,而舍本逐末在于“本”和“末”。

4、与“贪小失大”和“本末倒置”的区别在于,贪小失大是写失去了,本末倒置是写把事物颠倒了,而舍本逐末写的是舍去根本的,追求末节的。[2]

成语示例1、清·张春帆《宦海》第一回:“不先去考察他们的程度,却只嫌着百姓们的程度不合,岂不是舍本逐末幺?”

2、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舍本逐末。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成语典故。”

3、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十分开明的君主,他并不是舍本逐末,而是十分关照农民与农业,并不顾及自己。

4、一个人如果想有成就,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而是要追根寻源。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也。”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