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档案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历史沿革

澄迈县档案馆于1958年12月1日建立,隶属于中共澄迈县委办公室、澄迈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的股级单位,由郭书光同志任副馆长,配备3名档案专职干部。

1959年,澄迈、临高两县合并以后,为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澄迈县档案馆由县委办公室主任李业秋同志兼任馆长,配备7名档案专职干部,其中党员5名,团员2名。

1961年5月,澄迈、临高县恢复建制,澄迈县档案馆由郑有仁同志任馆长,配备3名档案专职干部。

1964年,澄迈县档案馆由郑有仁任馆长、配备2名档案专职干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澄迈县档案馆蒙受冲击被撤销,档案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1968年4月至1982年10月,全县档案工作由澄迈县革命委员会办事组负责管理。

1982年11月,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级设置档案局的通知,中共澄迈县委决定成立了澄迈县档案局(科级),并恢复了澄迈县档案馆,由王应照同志任档案馆(局)副馆(局)长,配备7名档案专职干部,一套人马,二块牌子。

1984年4月,在澄迈县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澄迈县档案局被撤销,澄迈县档案馆行使档案事业行政管理职能,由王应照同志任馆长,陈兹杰、陈明瑞同志任副馆长。

1984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联合通知,中共澄迈县委决定恢复了澄迈县档案局,一套人马、二块牌子,由王应照同志任馆(局)长,陈兹杰、陈明瑞同志任副(局)长;配备9名档案专职干部,下设行政秘书、业务指导和档案管理股。由黎明同志任行政秘书股股长;徐瑞信同志任业务指导股长;黄明东同志任档案管理股长。

1986年3月,澄迈县档案馆(局)列为澄迈县人民政府系列,在澄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领导下,开展档案业务活动。

1987年7月,澄迈县档案馆(局)由王应照同志任馆(局)长,陈明瑞同志任副馆(局)长;黎明同志任行政秘书股长,徐瑞信同志任业务指导股长,黄明东同志任档案管理股长。

1990年,澄迈县档案馆(局)由王应照同志任馆(局)长,黄明东同志任副馆(局)长;下设3个股,由黎明同志任行政秘书股长,徐瑞信同志任业务指导股长、符玉颜同志任副股长,莫秀英同志任档案管理股长。

1993年9月,澄迈县档案馆(局)由王盛隆同志任馆(局)长,郑敦礼、莫秀英同志任副馆(局)长;下设3个股,由黎明同志任行政秘书股长,徐瑞信同志任业务指导股长、符玉颜同志任副股长,莫秀英同志兼任档案管理股长。截至1993年底,全馆有工作人员10人(行政编制8人、事业编制2人)中,有大专5人,中专3人,高中2人;有馆员2人,助馆5人,基本胜任档案业务的各项工作。

1995年10月,澄迈县档案局在澄迈县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被宣布撤销,保留档案馆(正科级),改为事业单位,继续对档案事业实行行政管理和对档案实行保管与利用的两种职能。1995年11月,重新任命王盛隆同志为馆长,莫秀英同志为副馆长。县档案馆继续设立行政秘书、业务指导、档案管理股,各股室负责人不变动。截至1998年11月底,全馆有干部职工11人,其中干部7人,工人4人;文化程度本科2人、大专7人、中专2人;馆员4人,助理馆员3人。

1998年12月,澄迈县委、县政府换届选举后,进行二级班子调整,澄迈县委、县政府决定由莫秀英同志任馆长、吴多鑫同志任副馆长(1997年10月调任)。1999年1月12日,澄迈县委、县政府依法批准恢复“澄迈县档案局”。3月16日,澄迈县档案局举行了揭牌仪式。月份,澄迈县委、县政府任命莫秀英同志任局(馆)长,提拔行政秘书股股长黎明同志任副局(馆)长,吴多鑫同志调离档案馆。澄迈县档案局恢复后,继续设立行政秘书、业务指导、档案管理股,由黎明同志兼任行政秘书股长,符玉颜同志任业务指导股长,邱培珍同志任档案管理股副股长,聘任陈娇同志为业务指导股副股长。截至2000年底止,全馆有干部职工10人,其中干部5人,职工5人,文化程度本科1人,大专7人,中专2人;技术职称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2人,助理馆员4人。

2、职能介绍

澄迈县档案局、档案馆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履行两种职能,既对档案事业实行行政管理,又对档案实行保管与利用。其主要职能是:

(1)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上级档案部门的指示、决定。

(2)认真实施《档案法》,做好依法治档工作,确保档案事业沿着法制轨道发展。

(3)切实制订该县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4)切实搞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馆藏结构的合理化、组织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5)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切实搞好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工作,积极收集和征集散落在外单位的文件、资料、档案进馆,认真鉴定存毁档案,确保档案质量,维护档案完整。

(6)组织、指导、检查、监督、协调县直机关、企事业和乡(镇)等单位档案业务工作,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7)制定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计划,切实搞好更新知识再教育,搞好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8)采取各种形式,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服务。

(9)加强档案学会工作指导,积极开展档案学术研究活动,公布党政文献,积极编写参考资料与编史修志工作。

(10)认真组织召开档案工作会议,定期分析档案工作形势,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并向政府报告工作情况。

行政秘书股职能是:

(1)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做好财务管理,物品购置,值班保卫,清洁卫生,生活福利,接待客人,计划生育等项后勤工作。

(2)负责文秘保密工作,搞好收发、保管和归档文件;搞好草拟文稿、核稿、打印、校对和发文。

(3)积极完成领导交代办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业务指导股职能是:

(1)负责制订本股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并主动地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2)负责我县各单位档案室的文书、科技和专业档案工作及编研工作的业务指导。

(3)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档案工作情况,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广经验,按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对各单位进行监督和指导。

(4)积极完成领导交代办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档案管理股职能是:

(1)负责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及提供利用等项工作,积极征集历史档案资料进馆,不断丰富馆藏。

(2)搞好管理,定期检查,切实做好档案“十防”(即防窃、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档案完整与安全。

(3)积极完成领导交代办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3、历年获奖

(一)该馆历年受过表彰

(1)该受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档案局表彰:①1995年12月,该馆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和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②1999年12月,该馆又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和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2)该馆受过海南省表彰:1984年该馆被海南行政区档案局授予“海南区档案系统二等先进集体”的称号;1990年该馆被海南省档案局授予“海南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1994年该馆被海南省档案局授予“澄迈县档案工作先进市(县)”的称号;1995年8月被海南省档案局批准为“省二级馆”;1996年12月被海南省档案局批准为“省一级馆”。

(3)该馆受过澄迈县委、县政府表彰:1995—2000年,被澄迈县委、县政府连续6年授予“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集体的称号,党支部又被县委连续6年授予“先进党组织”的称号。

(二)县档案系统受过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1992年6月,我馆召开了全县档案系统表彰先进会议,在会上表彰了老城糖厂和金江镇政府等49个先进集体,表彰了冯裕丰、蔡成法等49名先进工作者;2000年6月,我馆又召开了全县档案系统表彰先进会议,在会上表彰了澄迈县政府办公室等15个先进单位,表彰了符玉颜同志等30名先进工作者。

(三)上级档案部门到我县召开过档案工作现场会。1959年9月,海南行政区档案局在我县召开全区档案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我县档案工作的经验;1995年8月,海南省档案局又在该县召开了全省档案馆达标定级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是怎样开展达标定级工作的经验,推动了全省档案馆达标定级工作深入发展。

馆藏档案资料

(一)馆藏档案概述

澄迈县档案馆,是我县永久保管档案资料的基地,是我县进行各项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以及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我县档案馆于1958年12月1日建立。建馆43年来,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是随着我县档案工作发展而增加的。1958年建馆伊始,档案工作起步较好,八年间接收进馆档案3393卷;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澄迈县档案馆蒙受冲击被撤销,档案工作处于瘫痪状态,馆藏档案也停滞下来;1982年11月我馆各项档案管理机制恢复了正常运行,馆藏档案也随之得到恢复,馆藏档案增加到6531卷;199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档案各项工作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馆藏档案也随之而增多,我馆接收40个全宗档案进馆,1万多卷档案,使馆藏档案资料达21350卷(件),上架排列总长318.9米,除民国档案33卷外,其余的18181卷,均系我县党政群系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在本单位保管年满五年后,而接收进馆的档案。馆藏档案最早年代为1926年,最晚年代为1999年。这些档案中,文书档案有11540卷、专门档案4118卷、科技档案353卷、人事档案180卷、会计档案45卷,荣誉档案11卷,音像磁带16盒,相片2097张,底片1284张。

凡是接收进馆的档案,我们都已经按规范化的要求逐一加以整理,不断提高馆藏档案的质量。这些档案,从1980年以来,按照国家关于档案开放的政策规定,向社会开放历史档案544卷,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已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日臻增多,档案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往后,将为我县各项经济建设提供更好服务。现在,我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内容主要有:

1、民国政府档案。其主要内容有:澄迈县民国政府的一些会议材料,工作人员花名册;国民党澄迈县党部党组织建设材料,部分国民党党员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员花名册;部分国民党乡政府上报共产党人员在各乡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2、中共党政群机关的档案。我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在各个历史时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其主要内容有:

⑴会议类:关于历次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纪委会、团代会、妇代会、工代会等会议文件材料;以及组织、宣传、工交、财贸、农业、政法、文教等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⑵秘书综合类:关于各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关于文书、信访、档案、保密、机要电信工作的规定、办法、通知;关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任免、通令嘉奖、处分决定等。

⑶政治运动类:关于“三反”、“五反”、“整风”、“反右”、“四清”、“文革”、“路教”、“社教”、“清房”、“纠风”等运动中所形成的文字材料。

⑷专业工作类:在宣传、组织、统战、财贸、工交、基建、农林、水利、气象、文教、政法、武装等项工作中所形成的各项指示、决定、决议、规定、条例等文字材料。

(二)馆藏资料概述

本馆馆藏的资料,主要有图书、地图、文件汇集(编)等,截至1999年底,全馆馆藏资料3169册,排列总长度为65.3延长米。

这些资料主要来源:一是向社会征集的资料。如《正德琼台志》11册,《琼州府志》10册,《澄迈县志》7册;二是本馆参与编写的材料。如:《澄迈县大事记》、《澄迈县党史大事记》、《澄迈县组织史资料》、《澄迈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汇编》、《澄迈县财税史汇编》、《澄迈县财政志》、《澄迈县土地》、《澄迈县文史资料》、《澄迈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澄迈县亚热带农业资源勘察报告》,以及《革命烈士王文儒同志革命活动片断》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是各时期购买的资料,如:《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中华民国史》、《孙中山与革命史料专辑》、《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等等。

本馆藏的资料,数量不多,但内容较为广泛,按其内容性质大体分为:

1、方志、史料、大事记方面。有《正德琼台志》11册,《琼州府志》10册,《澄迈县志》7册,《澄迈县组织史》、《澄迈县文史》、《澄迈县财政志》、《海南省大事记》、《澄迈县大事记》、《陵水县大事记》等。

2、文件汇集、论文选集方面。有《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年——1925年)、《广东省革命历史文件累集》(1921年——1936年)、《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邓小平文选》、《蔡和林文集》等等。

3、年鉴方面。有《中国百科年鉴》、《海南特区经济年鉴》、《海南统计年鉴》、《中国市县年鉴》等。

4、人物传记方面。有《孙中山全集》、《李大钊全集》、《蒋介石》、《冯白驹》、《民国人物传》、《南奥英烈传》、《革命烈士王文儒同志革命活动片断》等。

5、专业知识资料方面。主要是档案专业知识、资料,也有机关专业知识资料,有《档案工作实用手册》、《档案馆理论与实践》、《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指导手册》、《企业档案管理升级文件汇编》、《中国方志学》、《办公室自动化概述》、《文件信息检索前的处理》等。

6、图表方面。主要有《海南岛地图》、《澄迈县地图》、《澄迈县土壤分布图》、《澄迈县地貌类型示意图》、《澄迈县水田土壤养分分布图》等等,这些地图为我县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