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书籍

外面的世界

作者:(法)杜拉斯著,袁筱一译

ISBN:10位[7506338793] 13位[978750633879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定价:¥28.00 元

内容提要

《外面的世界》给了我们一个连带的命题:她的其他作品——尤其是所谓“自我虚构性”的小说——真的是如此内在吗?

不希望消融的,却明知道一定会消融,因为这个世界里所有的物质最终一定会走向结束。这其中,包括爱,包括文字。绝望来自于此,但是我们无能为力。抵抗这种绝望有两种途径:无知或是超乎寻常的,西西弗斯的勇气——那种走向灭亡,却充满幸福感的勇气。和大多数人一样,杜拉斯没有这份勇气,然而走进文字世界的人又回不到无知里。

杜拉斯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杜拉斯,不仅仅因为《情人》、因为《广岛之恋》,还因为《外面的世界》,在有良知的作家心中,拥有最可宝贵的社会道义与人间情怀。

编辑推荐

本书辑录了玛格丽特·杜拉斯1962年1993年间撰写的报刊文章、序言、书信、随笔。

是不是地,每当外面的世界将我吞没,每当发生了一些让我疯狂、让我必须蹿出去、走到大街上去的事儿,我就会为外面的世界写作。

——玛格丽特·杜拉斯

[内容简介]

“走进杜拉斯书系”之一。

本书辑录了玛格丽特?杜拉斯1962年至1993年间撰写的报刊文章、序言、书信和随笔。有的文章源于政治或社会事件,有的是因为一部心爱的电影,一帧帧看了良久的画作,一次相逢,一夜寂寞。这些文字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为身外的世界写的,它们构成了她的作品集的一个补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面的世界》算不上是杜拉斯最重要的作品,就像她自己在前言里说的那样,她写了很多文章,却忘得也很快。然而她从来不会忘记自己写的书,从来不会。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缘故,她同意把三十几年间陆陆续续给报纸杂志写的文章辑成集子,出了第一本,接着又出了第二本,毕竟有了她不会忘却的书的形式。

其实典型的杜拉斯作品是时下流行的“私人语言”的写作。杜拉斯不相信有除却自身之外的故事,虚构从来不存在,她说。或者可以这样说,她本身就是虚构的,有开头、结尾,有命定的快乐、悲伤和动荡。在文学史上抹去她会像抹去一个故事那么简单而不留痕迹——她知道这一点,如此才有生命与成名的局促感。她害怕“卡车”那样的旅程,永远望不到头似的。

然而《外面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作品。所谓的“外”,原来就是与“内”相对而言。热衷于私人写作的杜拉斯对外面的世界一样很感兴趣。她的工作台铺得很开。媒介——尽管她扬言鄙视媒介,政治——尽管她不承认萨特或波伏瓦的那种“介入”文学,以及一切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艺术的,一切形式与非形式的,一切道德的与非道德的。

目录

译序

再版序

前言

关于文章排列的顺序

阿尔及利亚人的鲜花

小学生杜弗莱斯恩可以做得更好

“LILAS”这个词的高和宽差不多

巴塔耶、费多和上帝

关于乔治·巴塔耶

啊,不再有绞刑了吗?(从王宫咖啡馆听来的谈话)

下等人的巴黎

巴黎的旅游业

维耶特的贵族血统

莫尔尼公爵的沼泽地

巴黎的拥挤

百分之一的小说可见天日

人造卫星时代的孩子并不胡思乱想

只够两个人的,就没有第三个人的份

公交公司的这些先生们

巴黎的种族主义

走开!

皮埃尔·A,七岁零五个月

为《七月十四日》辩

布达佩斯的杀手们

巴黎,8月6日

引人发笑的绘画(杰尼克·杜科的画展)

塞纳-瓦兹,我的故土

奥朗什的纳迪娜

“垃圾箱”和“木板”要死了

施瓦西-勒洛瓦的恐慌

和一个不思梅改的“小流氓”的谈话

两个少数民族聚居区

与一个加尔默罗会修女的对话

快乐的绝望之路

这个黑色的大家伙

恐怖的知识(罗伯特·兰阿尔的《工作台》)

被驱逐出威尼斯的人:萨特

萨驱逐出威尼斯的人:萨特

萨洛尼克的猛兽(瓦西里斯-瓦西里科斯的《Z》)

载着一千具尸体的火车从巴基斯坦开来

让-玛丽·斯特罗布的《奥通》

……

书摘

前言

没有不涉及道德的新闻写作。所有的记者都是伦理学家。这绝对无可避免。记者就是一个观察世界的人,观察这个世界的运转,每天,站在很近的地方注视着它,把它展现出来,让大家得以再度审视——这世界,这世界里的事件。从事这项工作就必须对所看到的东西做出判断。不可能不做。换句话说,所谓客观的信息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是谎言。从来没有客观的新闻写作,没有客观的记者。我已经摆脱了许多加之于记者的偏见,而这一点,我认为是最严重的:即相信可以理清一桩事件的客观联系。

为报纸写作意味着即时写作。不等待。所以,这样的写作应当让人感觉到这份焦灼,这份迫不得已的快捷,以及一点点的不假思索。是的,不假思索,我不讨厌这个词。

您瞧,有时我自己就会给报纸写点儿文章。时不时地,每当外面的世界将我吞没,每当发生了一些让我疯狂,让我必须蹿出去、走到大街上去的事儿——或者我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可做。有时的确会这样。

因此,我为报纸写文章的理由很多。第一点无疑就是让自己走出房间。如果我写书,每天都要写上八个小时。写书的时候,我从来不写其他文章。我蜷缩在窝里,时间对我来说一片空茫。我害怕外界。写书的时候,我想我甚至都不读报纸。我无法在写书的间歇插进这样的事情,我不明白身边都发生了些什么。而写文章对我来说就是走出我的房间,那是我最初的影院。

还有别的理由,比如说我没钱了。所有应景之作都很来钱。要不就是我答应了人家的,例如我答应过《法兰西观察家》为它写定期专栏,于是我就不得不定期交稿,比如说在1980年,我为《解放报》写专栏。

我之所以写作,在报纸上写文章,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我为各种运动所席卷,难以抗拒:法国的抵抗运动、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运动、反政府运动、反军国主义运动以及反选举运动;或者,和你们一样,和所有人一样,想要揭露某一阶层、某一群人或某一个人所忍受的不公正——不论是什么范围内的不公正;而如果一个人疯了,丧失了理智,迷失了自己,我也会因为心生爱怜而写;我还关注犯罪,关注不名誉的事,卑劣的事,特别是司法无能、社会允许之时,我会做出自己的评判——这是一种自然的评判,就像人们评判暴风雨和火灾。这里,我想起了我写的第一篇文章——我很愿意把它放在篇头——《阿尔及利亚人的鲜花》,我也想起了《奥朗什的纳迪娜》,想起了《垃圾箱和木板》,想起了公共救济事业局的那些孩

同名电影外文名称 Wai Mian De Shi Jie

导演: 于向远 Xiangyuan Yu

主演:

李强 Qiang Li

陈永胜 Yongsheng Chen

国家/地区:中国

上映 2007年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制作公司: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国]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

剧情

四个来城里打工的陕北青年,他们走着不同的道路。双贵在豆腐坊打工,当老板受重伤住院时,他毅然挑起张家的生活重担,直到老张伤好出院。圆娃认真地在建筑工地打工,还被评为优秀民工。大嘴开始捡垃圾,后来做了小偷,被依法判刑。扁娃吃不了工地的苦,到小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