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
词语原义“牛棚”原指养牛的牛舍,和猪圈、羊圈、马厩同属一类,是牲畜住的地方。
文革用语文化大革命

时期,有很多老干部、知识分子以及无辜的人民群众遭到迫害,被强加上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分子、叛徒、特务等莫须有罪名,这些人被统称为“牛鬼蛇神”。
各个基层单位常常私设监狱,不经任何法律程序便剥夺“牛鬼蛇神”们的人身自由,不允许他们回家,关押在单位里,接受批斗,强制进行劳动改造。这是严重违反法律、侵害人权的行径。
后来,这种非法关押“牛鬼蛇神”的地方被称为“牛棚”。我们今天在回忆文章和文学作品中见有某某人“被关进牛棚”的说法,实际是那个时代受迫害的代指。例如,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曾著有《牛棚杂忆》一书,以真实的回忆,深刻记录了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迫害。
电影名称中

文名称:牛棚
英文名称:Niu-Peng
外文别名:
China, mein Schmerz(1989) (West Germany)
China, My Sorrow(1989)
Chine, ma douleur(1989) (France)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89年
电影导演:戴思杰
电影演员:Cheung Siang Chang, Sam Chi-Vy, Thuon Ngo, Van Thoi Nguyen, Xio Ming Su, Quan Ngieu Tieu, Loi Truong
Liang Yi Guo
地区:大陆,法国,德国
语言:普通话
简介:
《牛棚》,是戴思杰1989年在法国拍摄的处女作。讲述1966年8月文革初期,一个13岁名叫天奔(音译)的小男孩因为播放流行歌曲而被打成“黄色唱片犯”下放牛棚改造。在那儿,和他一样命运的还有其他16个比他年长的男孩或男人,他因为戴着一副眼镜而被大家称为“四眼”。在牛棚,天奔每天除了要高诵语录,还要挑大粪、造砖,在艰苦的岁月里,天奔和其中5个男孩建立了“革命感情”,尤其是一个叫白毛的小偷。有一天,天奔得了大病,他被一个哑和尚救了下来……牛棚是一座没有高墙的牢狱,天奔渴望逃走。
棒球用语牛棚(Bullpen),是棒球场中投手上场前暖身的区域,也被引申用来指称队上的后援投手群。
【简介与由来】
该词来自於美国职棒大联盟,是球场边中继投手或救援投手下场之前热身的场地。根据球场的不同,牛棚的位置也有所不同,有些球场是在内野的界外区旁,也有些是在外野区的围墙之后。通常先发投手在先发前也会在牛棚作最后的热身。
牛棚的名称由来最知名的典故是出自於1910年代时,一家名为「Bull Durham」的烟草公司在很多球场的投手练习区上方悬挂着他们的广告看板。而这家公司在当时提供50美元的奖金给能打到看板的打击者,另外,若打者在挂有广告看板的球场击出全垒打,则可获得一盒菸草。1910年时,在近150个有Bull Durham看板的球场中,所有看板共被击中85次,而该公司也发出4,250美元的奖金及超过10,000磅的菸草。而由於投手练习区接近Bull Durham看板及该公司的赞助,加上投手练习区像是圈养家畜的围栏,久而久之,投手练习区便被称作为牛棚。
【牛棚的涵意】
投手热身的区域,通常一座牛棚可以容纳二至三名投手练投。
后援投手的通称,在场上投手有危机时,通常教练会指示牛棚内的投手开始进行热身,而电视、电台转播人员也会附上一句『牛棚的牛开始活动了』之类的俏皮语。
【牛棚的种类】
场内式牛棚:通常设在球场之内,与棒球场内设施共构,也是最传统的牛棚设施,缺点是若有遗漏球的情况,容易让球滚进场内影响比赛进行。
围圈式牛棚:一些球场为了将牛棚与球场内分离,在球场两侧另外设置专区,让投手能专心练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