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人

黄人(1866~1913)
近代作家﹑批评家。字摩西﹐原名振元﹐字慕庵。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寒素家庭。光绪二十年(1894)中秀才。二十六年﹐与庞树柏等于苏州组织三千剑气文社。同年﹐任东吴大学文学教授。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与曾朴经营的小说林书社的创办﹐三十三年﹐主编《小说林》杂志。其后又与王文濡创办国学扶轮社﹐编辑《清文汇》和《普通百科新大辞典》等。南社创立﹐他较早加入。武昌起义爆发﹐他想外出有所建树﹐因突发脚病﹐未能成行。
袁世凯窃国後﹐他极端苦闷﹐笑骂无常﹐1912年夏忽发“狂疾”﹐次年死于苏州。
黄人博学多能﹐行为奇特﹐素有奇人之称。他自述曾经“朝饮獐血﹐夜骋燕脂﹐无一日亲文史﹐而倚马横槊﹐动辄成帙﹐随手弃去”(《蛮语摭残》)。吴梅称赞他“凡经史﹑诗文﹑方技﹑音律﹑遁甲之术﹐辄能晓其大概﹐故其为文﹐不屑于绳尺而光焰万丈”(《血飞花传奇序》跋语)。他不但精通文史﹐而且博通各种自然科学﹐所编《百科新大辞典》一书﹐论述大都正确。
黄人的诗集名《石陶梨烟阁诗》﹐未刊﹐现藏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摩西词》为张鸿印行﹐其中多为和龚自珍﹑张惠言﹑蒋敦复之作。他的小说理论和有关小说史的著作有一定的意义。《小说林发刊词》批评鄙视小说与神化小说两种倾向﹐认为小说只是文学中倾向于美的一种。《小说小话》认为描写人物最忌搀入作者的论断﹐应当如镜中取影﹐其美丑让读者自行判断﹔又认为小说作者应当博览群书﹐广通世务。它是近代中国较早的具有小说史性质的著作﹐其中关于古代小说的书目评介部分﹐曾被鲁迅全部录入《小说旧闻钞》。他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史著作﹐根据真﹑美﹑善原则提出了若干新见。如认为文学是美的一部分﹐但离开了真与善﹐就会流于偏颇与亵读﹔文学具有审美与求诚明善的作用﹔文学史应当研究文学的源流和文学种类的正变沿革﹐它可以启发人们的爱国的感情等。
黄人著有《中国文学史》,共29册,170万字。全书分总论、略论。文学的种类以及分论四大部分。钱仲联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家黄人》一文中评价该书是我国自有文学史以来,第一部空前的巨制,至今还没有出现同样数量的大佚。该书论述,从语言结绳图画音韵而有文字,从文字而有文学金石学韵学小学美术之类,从文字肇始以至于极盛时代、华离时代”,无所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