猬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药名:猬菊

别名:大蓟

汉语拼音:wei ju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 [Carduus lomonossowii Trautv.]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科属分类:菊科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阳处。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动植物形态:

猬菊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直立,具纵沟棱,密被灰白色绵毛,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钝尖,基部渐狭成柄,羽状分裂,边缘有小刺尖,上面淡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茎生地长圆形,向上渐小,忆裂或齿状缺刻,有小刺尖。基部沿茎下延成窄翅。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总苞卵形,直径3-5cm,被蛛丝状毛;总苞片多层,线状披针形,具硬锐尖头,暗紫色;花冠暗紫色,全为管状花,裂片5,先端钩状内弯;花药尾部结合成鞘状,包围花丝。瘦果,长圆形,长约5mm,稍扁,无毛,基部着生面稍歪斜;冠毛污黄色,不等长,有小锯齿,基部结合。花、果期8-9月。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凉血止血药

性味:味苦;性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猬菊的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