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马燕红

个人简介马燕红,女,回族,北京市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

1963年7月5日生于北京一个工人家庭。1972年入什刹海业余体校开始进行体操训练。虽然她体质差、腿劲小,但体态婀娜,腿型漂亮,表现力强。1975年被选入“八一”体操队。教练根据其身体特点,采用扬长补短、精雕细刻的独特方法,使她在高低杠项目上形成了以直臂、直体大摆落下技术为特点的风格。1976年在全国体操分区赛上,获得高低杠第三名。1978年被选入国家体操集训队。在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后,她大力发展适合其特点的难度,如“腾身倒立转体360度”、“绷杠转体180度前空翻”等,动作娴熟、轻盈。

1978年在上海国际体操友好邀请赛上,以9.95分的成绩获高低杠冠军;同年在第八届亚洲运动会体操比赛中,再次战胜不少强手,获高低杠金牌。1979年12月在美国沃斯堡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她不畏强手,勇于拼搏,以难、新、美的全套动作取得19.825分的优异成绩,与原民主德国名将格瑙克一起并排登上了高低杠冠军的领奖台,成为中国在世界体操比赛中首次获得冠军的运动员,15岁的她从而成为中国体坛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1980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国际体操邀请赛中,获平衡木冠军。1981年在第二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高低杠亚军和全能第四名(这是当时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全能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自由体操第五名,并是获得女子团体亚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1982年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再次获得全能第四名,四个单项均取得名次。1984年在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年已20岁的她以其“绷杠后空翻转体360度下”(这一动作被称为“马燕红下”)的独创动作和高质量的成套表演,夺得高低杠金牌,实现了她成为奥运会冠军这一最大愿望,她还获得平衡木第五名、全能和自由体操两项第六名,并是女子团体铜牌获得者中国队的成员。

她技术全面,特别是高低杠上的10个难度动作水平很高,高杠上一个分腿回环成手倒立,落下到低杠撒手“反绷”两杠间穿插巧妙。她的腾身回环倒立转体360度,在203厘米的高杠上,边回环,边转体,干净利索,最后绷杠转体180度接前空翻下,十分出色。奥运会后不久退出体坛。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1年和1984年两次获得国际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杰出运动员之一。后在英国从事体操教练工作。

运动经历8岁在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学体操,1975年入八一队,1978年入国家队,1984年退役。

个人成绩1978年第8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中获高低杠冠军

1979年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高低杠冠军(她从此成为中国在世界体操比赛中首次获世界冠军的运动员,被外电誉为“中国体操走向世界高峰的报春花”)

1981年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高低杠亚军和全能第四名、自由体操第五名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体操女子高低杠冠军、平衡木第五名、女子团体第三名

相关油画作品

马燕红

作者:丁一林

展出:“奥运金牌榜”,中国青少年美育绘画工程之一,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2002年9月2日——9月4日。

同名同姓人物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导,医学硕士。现为上海市康复医学会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编委。擅长:1、骨关节疾病康复。主要是四肢骨折后康复,人工关节置换后康复,关节韧带手术后康复,手外伤后康复,骨关节周围神经损伤以及其他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2、中风后康复,通过康复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十五攻关课题一项,完成获得科技成果二次,完成局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