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生论
泛生论(theory of pangenesis)
为达尔文晚年所提出,用来说明获得性状能遗传的一个理论。
认为生物体各部分的细胞都带有特定的自身繁殖称为的粒子,称为“微芽”或“泛子”。这种粒子可由各系统集中于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使它们呈现亲代的特征。环境的改变可使“微芽”或“泛子”的性质发生变化,因而亲代的获得性状可传给子代。但“微芽”或“泛子”的存在,未得到科学上的证明。
人类学家罗伯特•R•马雷特(Robert Ranulph Marett,1866-1945)第一次提出“前万物有灵论”或“泛生论”(animatism):在宗教中,第一性的东西不是思想、不是信仰、不是神话,而是崇拜、仪式;“就多数而言,仪式产生了神话,而不是神话产生了仪式”。
泛生论是巫术操作的观念基础,泛灵论是宗教信仰的观念基础,前者是非人格化的,后者是人格化的。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不过,今天的大多数人类学家都同意,这两者没有先后之别,它们可同时产生,并存于同一社会或同一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