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位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红位移

红位移,又称多普勒红移,其出现是由于一个恒星用极快的速度远离地球(宇宙扩张使行星和恒星间的距离增大),使其发出的光(波)被拉长,变为红光(波长较阔)。

红位移也称为红移,是与蓝移相对的物理现象,指的是光谱线相对于观察者向红端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红移的大小由红移值衡量,红移值用Z表示

多普勒红移:物体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导致红移,与此相对应的红移称为多普勒红移,是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

重力红移:根据广义相对论,光从重力场中发射出来时也会发生红移的现象。这种红移称为重力红移。

宇宙学红移: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中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线存在红移现象。这种红移是由于宇宙在膨胀,星系相对于观察者存在极高的退行速度引起的,称为宇宙学红移。并由此得到哈勃定律。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一类具有极高红移值的天体——类星体,成为近代天文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