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粽

【简介】闽南泉州的特色小吃之一就是粽子,尤其东街的才为正宗美味,以粽叶为容器,将糯米,香菇,,虾仁,五花肉,小半个煮熟的卤蛋,用特别的技巧包进粽叶里,下锅蒸。蒸熟后,将粽子外面的捆线剪开,即可使用。再放上点东街肉粽店特制的拌酱,就成了闽南一绝——肉粽。因为外地也有包粽子,但就泉州的粽子是和外面不一样的。其独特的味道一试便知。
【泉州美味小吃】如果不是为了表达老百姓对屈原爱国精神的敬重,就不会有粽子的出现;如果没有乾隆微服巡访泉州的美丽传说,现在泉州的粽子就可能只是一团糯米,而不是包夹着各种丰盛配料的肉粽。
泉州的肉粽闻名于海内外,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其中又以东街钟楼肉粽最受大众认可。该店的老板蓝先生表示,东街钟楼肉粽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博采众家之长,并应民众饮食需求不断改良,使肉粽兼具古朴及现代的风味。
如何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肉粽?首先是原料选择。该店挑选质地柔软、光泽鲜亮的糯米,配料选用农家猪肉、大虾仁、香菇、卤蛋、莲子混合而成,就连棕叶,也必须经过高汤烹煮。其次是火候的掌握,包括炒米、下料的时间都必须十分准确。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细火慢熬,肉粽就可上桌了。解开棕叶,金黄的多角形粽子透着光泽,一股自然清香扑鼻而来,使人顿时食欲大增。将它蘸上花生酱和蒜泥送入口中,粽香就随热气弥漫满口,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粽子】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泊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粽子的出现如本文开头所说,但一说用于祭祖;又说为了纪念屈原殉难,两说都有道理。
粽子的造型因各地的民俗风情不同而异,说法也不尽相同,有称正三角形、斜三角形、螺角形、铲头形等;或称三角形、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亦可。
粽叶用香蕉叶或干荷叶:如广东粽子。用干竹叶或新鲜青竹叶:如台湾粽子。硷粽通常是用青竹叶。咸粽则两种竹叶都有使用,但一般商家多使用干竹叶,较节省成本。北平粽子多用苇叶(一种芦草,叶形狭长,状似船)。粽子有荤粽、素粽、咸粽、甜粽之分。
1、北平粽子:多为甜粽,主要分为两种。
●其一为纯用糯米包成的白粽子,吃时需沾白糖,并加上一点玫瑰汁木樨卤,味道香气宜人。
●另一种为在糯米中包入两三颗红枣,称小枣儿粽子,吃前需冷藏,吃时会有冰凉的快感。
2、广东粽子: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丰富的,体积特大,做法费时最久。
●咸粽的内馅有火腿、咸肉、蛋黄、烧鸡、叉烧、烧鸭、栗子、香菇、虾子等。
●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核桃等。
3、台湾粽子:台湾肉粽有南北之分。
●北部粽是先将糯米用红葱头、酱油、盐、胡椒等炒至八分熟,再包以炒过的内馅如猪肉、豆干、竹笋、卤蛋、香菇、虾米、萝卜干等,置蒸笼蒸熟,具有咀嚼感,不会太黏腻。
●南部粽则是将糯米与花生略为炒过,不加酱色,所包内馅有猪肉、红葱头、栗子、豆干、芋头等,再将包好的粽子以水蒸煮至糯米熟透,吃时蘸调味料,南部粽香糯性黏,较无嚼感。
4、湖州粽子:属江浙口味,可在江浙点心馆中尝到,也分甜咸两种。
甜者是以油脂红豆沙为内馅,咸者是以酱油腌过的猪肉为内馅,且每个粽子只包一块肥肉及一块瘦肉,并无其他材料,而粽子的包法也很特别,是一头凸出一头扁平的铲子头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