脯脩
【拼音】:fǔ xiū
【释义】:脯与脩,都是干肉。《周礼·天官·膳夫》郑玄注:“脩,脯也。”唐贾公彦疏:“谓加姜桂锻治者谓之脩,不加姜桂以盐干之者谓之脯。”一说二者的区别是:脯是初作成的干肉,脩是作成时间比较久了的。我国制作脯、脩的历史悠久,《礼记·内则》有“牛脩鹿脯”,《论语·乡党》有“沽酒市脯不食”。南北朝时已有多种制脯方法,如五味脯肉、白脯法、甜脆脯法、脆脯法等等。唐代仇士良家有“赤明香脯”,同昌公主有“红虬脯”,元明之际有“千里脯”,皆脯之有名者。我国古代还有所谓“束脩”。十条干肉为束脩,这是古人互相馈赠的礼物,也指学生向老师敬献的礼物,《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后来“束脩”就用来指学生致送老师的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