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临界深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地下水临界深度又称“临界水位”或“警戒水位”。指在蒸发最强烈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临界深度不是一个常数,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气候、土壤(特别是土壤的毛管性能)、水文地质(特别是地下水的矿化度)和人为措施四个方面。一般来说,蒸降比越大,地下水矿化度越高,临界深度越大;壤质土壤较粘质土壤和砂质土壤临界深度为大;表层结构良好、耕作管理精细的土壤,临界深度较小。确定临界深度的方法:①田间调查法,即在相同的自然和人为措施条件下,调查不同地下水埋深时的土壤积盐情况,从中找出不致引起积盐的地下水埋藏深度。②采用“临界深度=土壤最大毛管上升高度+耕作层厚度”的公式。最大毛管上升高度可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或田间测定来确定。地下水的临界深度及其矿化度,对盐渍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了防止土壤盐渍化,一般在干旱季节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