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十一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六经十一论】

指法相宗所依据的主要经论。即《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云(大正43·229c)︰‘今此论爰引六经,所谓华严、深密、如来出现功德庄严、阿毗达磨、楞伽、厚严;十一部论︰瑜伽、显扬、庄严、集量、摄论、十地、分别瑜伽、观所缘缘、二十唯识、辨中边、集论等为证。’此中,六经是︰

(1)《华严经》︰有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六十卷)、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二译。

(2)《深密经》︰有元魏·菩提流支译(五卷)、唐·玄奘译(五卷)二译。

(3)《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传译。

(4)《阿毗达磨经》︰未传译。

(5)《楞伽经》︰有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四卷)、元魏·菩提流支译(十卷)、唐·实叉难陀译(七卷)等三译。

(6)《厚严经》︰或说未传译,或谓唐·地婆诃罗(即日照)所译之《大乘密严经》三卷。

十一论是︰

(1)《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

(2)《显扬圣教论》︰二十卷,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

(3)《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无著菩萨造,唐·波罗颇蜜多罗译。

(4)《集量论》︰有真谛、义净二译,今已不传。《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五(末)曾引用此论。民国以后,此书有法尊译自藏文之新译本。

(5)《摄大乘论》︰有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陈·真谛译(三卷)及唐·玄奘译(三卷)等三译。

(6)《十地经论》︰十二卷,天亲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

(7)《观所缘缘论》︰一卷,陈那菩萨造,唐·玄奘译。

(8)《阿毗达磨集论》︰七卷,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

(9)《二十唯识论》︰一卷,天亲菩萨造。有元魏·瞿昙般若流支、陈·真谛、唐·玄奘等三译。

(10)《辨中边论》︰天亲菩萨造。有陈·真谛译(二卷)、唐·玄奘译(三卷)二译。

(11)《分别瑜伽论》︰未传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