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堆集歼灭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双堆集歼灭战

双堆集歼灭战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所进行

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战役自民国37 年1948 年11 月6 日开始到次年1 月10 日结束历时65 天全部歼灭

了国民党5 个兵团3 个绥靖区的22 个军56 个师内有4 个半师起义的精锐部队共55 万5 千人

县境内双堆集歼灭战为整个战役的第二阶段从民国37 年11 月18 日阻击战始至12 月15 日全歼国民党王

牌部队第十二兵团止历时28 天经过阻击包围围歼三个阶段歼灭国民党第十二兵团4 个军11 个师

内有一一师起义1 个快速纵队共12 万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双堆集歼灭战以运动战

始阵地战终对整个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一节阻击民国37 年1948 年11 月6 日淮海战役打响后蒋介石严令其嫡系部队国民党第十二兵团驰援徐州邱清

泉孙元良李弥三个兵团作战解黄百韬碾庄之围黄维为了争取时间亲自率第十八军第十军第十四军

暂缺第八十五军和1 个快速纵队由平汉线经阜阳向宿县进犯沿途不断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

简称中野两个纵队和豫皖苏地方武装的袭扰侧击尾击阻滞了行动18 日黄昏在蒙城遭到中野一纵的

顽强阻击19 日十二兵团突破涡河在板桥集又遭中野一纵的阻击解放军在给敌以较大伤亡后主动放弃

阵地移至南坪浍河岸布置了囊形阵地

南坪集是淮北较大的集镇地处宿蒙公路要冲是黄维驰援徐州的主要通道因此控制宿蒙公路坚决扼

守南坪集是实现包围黄维的关键11 月22 日总前委决定中野四纵在浍河沿线阻击敌人为把第十二兵团装

进口袋分头围歼赢得时间

担任南坪集阻击任务的是中野四纵十一旅三十一团团党委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讨论研究了作战部署一

营占领右侧几个小庄子二营占领右前方杨庄和周围的岗子三营大部占领南坪集和胡庄之间的复杂地形地带

在南坪集内构筑核心阵地三营七连侦察班骑兵班在前方20 里外打运动防御争取时间构筑工事全团组

成环形防御用阻击和反冲击给敌人以严重杀伤

23 日拂晓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主攻南坪南坪集遭到一五榴弹炮七五山炮重迫击

炮的集中轰炸前沿阵地硝烟弥漫弹片横飞第十八军一一八师在4 架飞机20 余辆坦克的掩护下向一营二

营三营阵地发动全面进攻

胡庄坐落在南坪集正前方地形复杂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它同西南2 里的杨庄构成两把尖刀控制了杨村

胡庄也就控制了南坪集的咽喉因此胡庄首先遭到敌炮火的袭击三营八连阵地工事大部被摧毁火力点地

堡仅有一处没倒塌战士们便把机枪抬到平地里继续阻击敌人没有工事便用弹坑作掩体坦克冲上来没有反坦

克武器便用地雷陷坑柴草集束手榴弹阻截敌人冲上来便用手榴弹刺刀同敌人拼三十一团战士经过

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打退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敌军的第一次进攻失败后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亲自乘车来到前沿指挥敌停止了对一营三营的攻击集中

了两个团的兵力向胡庄西杨庄阵地猛扑飞机轮番向杨庄轰炸扫射12 辆坦克分成三路向六连两座集团工事

封锁轰击敌步兵跟在坦克后面蜂拥着冲过来当敌坦克进至距六连阵地百米处时地雷集束手榴弹在坦克群

中开了花机枪步枪迫击炮手榴弹暴雨般落入敌群敌人顿时慌了手脚纷纷向后倒退敌人并不甘心

企图迅速冲开一道缺口在执法队的威逼下几百个敌人重又向前冲击突入六连阵地双方展开了白刃战战

士们以一抵十愈战愈勇敌人丢下大批尸体退出阵地

六连伤亡很重阵地上只剩下20 多人团指挥所未来得及调整兵力杨伯涛又发起了进攻争夺的焦点还

是在杨庄阵地上唯一的共产党员郭栓柱主动担任指挥员果断地把剩余战士编成两个班他和机枪连杨排长担

任班长立即投入阻击战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杨排长和4 个战士牺牲敌人又突入阵地左右阵地的五连

十一连集中火力封锁突破口郭栓柱率领余下战士再次展开白刃战终于又将敌人逼出阵地

恼羞成怒的敌人进攻更加猖狂了飞机俯冲炮弹倾泄整个杨庄阵地被炮火犁了一遍团指挥所掩体被坦

克打穿敌人进至距团指挥所仅有300 多米的地方在情况十分危机的时刻二营在一营三营的配合下奋起反

击火海中许多战士的衣服烧着了在地上机敏地打几个滚扑灭了火又继续战斗敌人占去的他们夺回来

敌人再占他们再夺逐屋逐墙争夺寸土不让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突入阵地的敌人大部被歼跑到村外的

敌人被执法队打死很多杨庄阵地收复

这次阻击战从拂晓到黄昏十一旅三十一团打退了敌军数次进攻约两个整团的敌人遭到歼灭性打击为

围歼黄维兵团争得了时间

23 日深夜浍河沿线阻击部队均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从前沿阵地主动撤到浍河北岸敌军占领南坪集后于

24 日上午向浍河北岸搜索前进进入囊形阵地但很快发觉处于不利地位午后开始向南收缩总前委及

时捕捉战机乘十二兵团全线收缩混乱之机展开迅速猛烈的向心攻击压缩敌人于双堆集为中心的东西长约2

里南北宽约15 里狭小的地域内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包围

第二节包围一国民党第一一零师战场起义

国民党第一一零师是一支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基础和爱国传统的国民党武装抗日战争时期这支队伍曾参

加台儿庄鄂北豫南中原等战役对日作战屡立战功尽管国民党多次进行整编调动和撤换了大批思

想比较进步的异己军官但很多进步力量还是保存下来师长廖运周民国16 年1927 年3 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任第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参谋起义后根据中共在国民党部队长期稳蔽开

展地下工作的指示于19 年担任冯玉样部第二师师部参谋同年和地下党员朱军高文明等建立第二师地下

党组织接受中共山西汾阳地委的领导30 年廖运周始任第一一零师师长35 年5 月他与中共中央中原局

取得联系中原局把李俊成徐仁等党员派到一一零师建立了中共地下师党委廖运周任书记为了方便党的

工作廖运周将新到党员安排在副官处工作全面掌握部队思想状况和搜集国民党军事情报同年蒋介石在军事

检讨总结中确定次年重点进攻延安山东地下师党委派人星夜将情报送到中原局以后又将蒋介石围剿中

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纵队的手令送交解放军使山东纵队得以安全转移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

随着解放战争迅速发展廖运周急于起义归队。民国36 年1947 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

邓小平针对廖的急躁情绪指示要大胆发展组织积极准备耐心等待在最有利时机起最大的作用与此同时

蒋介石对该师也加紧了监视以整顿军纪为名把特务组织人民服务队派到该师为了孤立打击特务和顽

固分子廖运周先后将副师长李达王昌潘团长唐奎甫陈振威等通过引荐提升调出师部以成立慰

问团到各地医院慰问伤员为借口把人民服务队支了出去淮海战役开始后一一零师随八十五军编入国民

党第十二兵团的战斗序列驰援徐州

当第十二兵团被包围以后黄维不断地与南京通电说就地防守势将困毙决定于27 日上午以第十八

军十一师一一八师及第十军十八师第八十五军一一零师的4 个主力师乘敌立足未稳齐头并进迅猛突

围26 日下午5 时廖运周接到黄维突围命令后立即与李俊成廖宜民刘协侯杨振海等地下师党委成员

召开秘密会议认为国民党第十二兵团虽遭到较大伤亡但建制尚完整以黄维为首的一批高中级指挥官又受到

系统的军事教育并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加之敌装备精良如果突围计划实施势必影响整个战役经研

究决定27 日上午假意突围举行战场起义彻底粉碎黄维突围阴谋会后廖运周派副官处副官和侦察连连

长杨振海与解放军前线指挥所取得联系请示刘邓首长批准行动计划为了使一一零师处于有利地位廖运周

向黄维建议让一一零师先行动如进展顺利其余师迅速跟进扩大战果黄维对廖运周的建议很赏识并答

应飞机坦克榴弹炮任其使用还特地送了两份作战地图和陆空联络信号

27 日凌晨3 时一一师秘密召开了可靠的连以上军官会议宣布了起义计划和要求廖运周为了稳住黄

维到指挥部向黄维再次建议经过侦察敌结合部有隙可钻拂晓前行动最为有利黄维为自己知人善任而

高兴亲自倒了两杯酒为廖运周饯行

27 日拂晓大雾弥漫解放军包围部队特意闪开一个口子一一零师在中野六纵作战科长武英的带领下沿

着指定路线前进黄维十分放心不时地询问突围情况2 小时后一一零师全部通过六纵前沿阵地六纵

重又将口子封住黄维接到廖师突围成功的报告信以为真令其余3 个师仍按原计划突围结果被狠狠地

打了回去下午1 时一一师顺利到达30 里外三和乡的大吴庄西张庆电台报话机停止使用黄维才如

梦初醒至此第十二兵团全线突围由于一一师的起义被彻底粉碎

一一零师起义后刘伯承司令员委派秘书袁血卒前往欢迎晚上8 时中野二纵政委王维刚在欢迎大会上代

表刘邓首长对起义官兵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29 日廖运周发出给毛主席朱总命令的致敬电毛泽东朱

德亲自发了复电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以及中原局中原军区相继发了贺电贺信对起

义表示欢迎慰问和鼓励

二占领小张庄

黄维全线突围被粉碎后蒋介石如坐针毡派参谋总长顾祝同于28 日夜乘飞机到双堆集阵地上空视察给黄

维打气令黄维兵团固守待援黄维重又振作起来一面命令部队构筑坚固的防御体系一面采取占领一村巩

固一村逐步滚进的战术每天都抽调1 至3 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向解放军阵地实行

小规模的突围

为了困住敌人压缩包围圈解放军进行了英勇的反突击凭借纵深严密的防御阵地大量杀伤敌人消耗

其战斗力29 日后在解放军前沿阵地每天都丢下整团整营的敌人尸体

小张庄现名张小庄座落在双堆集东北角这个仅有10 余户的小村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占领小张庄

向北可以割断张圩子和杨圩子的交通使敌第十军和第十四军失掉联系向西又能分割兵团部与各军的联系使

其彼此孤立解放军决心占领小张庄将钢刀插入敌人心脏

驻守小张庄的敌第十军一一四师三四一团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最外层由两三道鹿寨密密地将村庄包围着内

层的核心工事地堡群与运动壕连在一起

中原某纵武昌部队三十七团在敌机炮火的威胁下不停地进行着土工作业一道道交通壕长龙似地伸

向敌阵地12 月1 日下午5 时三十七团发起总攻几十门大炮向小张庄猛轰密集的炮火摧毁了敌外围工事

三十七团占领敌前沿阵地后迅猛地向村内扑去敌三四一团两个营在外围阵地丢失后由团长朱达率领缩进西

北集团工事里依据地堡群负隅顽抗三十七团集中10 余门迫击炮将上百发炮弹射入地堡群最后英勇的工

兵战士用炸药炸开了敌中心地堡晚10 时三十七团胜利占领小张庄

三杨大庄守卫战

解放军于30 日后主动出击攻占了双堆集周围的一些敌阵地使黄维兵团的防御体系开始瓦解为坚持到

援兵到来之前不被歼灭12 月3 日第十二兵团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反扑杨大庄守卫战异常激烈中野三

纵八旅某团指战员英勇顽强坚决击溃了敌一个主力师的进攻上午第十八军十一师猛攻杨大庄敌机不停的

轰炸俯冲扫射几十门大炮集中向杨大庄以南的野外阵地猛轰交通沟被炸坏电话线被打断使前后方失

去联系接着敌8 辆坦克排成队一齐向前沿阵地冲击村前沿几段战壕被碾成平地坚守在那里的战士全部牺

牲敌先头部队冲进了村子

守卫战士各自为战坚守阵地敌人从哪里突破战士们就在哪里堵截团干部亲自拿起冲锋枪手榴弹与

敌人拼杀坦克冲上来有的战士抱着一捆手榴弹滚到坦克下面炸履带有的跃到坦克上面揭开坦克盖投入

手榴弹或用冲锋枪扫射坦克冲到距山炮阵地附近一二百米处炮兵战士不但不后退反而转动炮口直接瞄准坦

克轰击与坦克直接打交手仗敌人一批批倒下去尸体填满了交通壕

午后杨大庄阵地多被敌人占领在紧急时刻三纵集中了全部炮火向敌占领阵地猛击增援部队在炮火掩

护下进入杨大庄向敌人展开猛烈反冲击至晚三纵某团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将敌全部赶出杨大庄这次守

卫战一天打退敌人9 次进攻歼敌1600 余人

第三节围歼一攻占大王庄

从12 月4 日起进入歼灭黄维兵团的最后阶段总前委决定使用总预备队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七纵和十

三纵队并调来华野特种兵纵队一部将参战部队分为东西南3 个集团分别由陈赓陈锡联王近山指挥

6 日16 时30 分总攻开始各集团利用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充分发挥步炮协同的威力向双堆集四周展开

猛烈的攻击7 日晨先后攻占李圩子李土楼小周庄宋庄马圩子等村剥开了敌防御体系的第一层外壳

把战线推向敌纵深防御阵地7 日后各集团采用昼停夜攻近迫作业的方法又陆续攻占后周沈庄等10 多

个村庄

大王庄位置在敌兵团部的东南角距双堆集的制高点尖古堆不足1 里是敌兵团部的大门夺取大王庄可

使第十二兵团部及其核心防御阵地全部暴露于解放军炮火之下

9 日黄昏华野七纵二师六团在炮火的掩护下一举攻占大王庄至夜全歼守敌两个营10 日拂晓

敌集中第八十五军榴弹炮营第十八军所有榴弹炮山炮向大王庄阵地猛轰并以十八军两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

大王庄猛扑解放军战士沉着应战凭借坚实的工事和交错的交通壕大量地杀伤敌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鏖战

打退了敌人的反扑

敌遭到重大伤亡后很快组织了更加疯狂的攻击十八军4 个团分数路冲锋战士们顽强地打击敌人子弹

打完了就用刺刀同敌人进行肉搏战一连二连三连阵地相继被敌人突破各连联络断绝但各个阵地的勇

士们仍坚守阵地一连五班最后只剩班长金章奎1 人他还是坚持着同敌人拼使成群的敌人不能逼进阵地

午后我军阵地大部丢失情况十分危机邻近阵地的中野六旅四十六团主动驰援两支部队互相配合共

同进行反击在硝烟弥漫中敌我双方冲来扑去逐屋逐院争夺下午5 时我军打退了敌人9 次进攻将敌全部

赶出大王庄

二歼灭十四军

国民党第十四军驻守距双堆集4 公里的杨圩子连日来杨圩子周围的阵地一个个被拔掉困守在这里的第

十四军不仅弹药得不到补充而且粮食也补给不上南京每天派飞机空投食物和弹药由于包围圈狭小大多数

空投物资落入解放军阵地即使落入敌阵也是互相抢夺甚至动武上千匹战马大部打死在外壕里士兵每天

用马肉充饥无处觅柴便拆房子烧房子烧光了只好宿在壕沟和掩蔽部里成百伤病官兵无医无药无人

照管只有躺卧在壕沟里呻吟

第十四军军长熊绶春在被围的日子里思想很混乱11 月27 日当参谋长梁岱被俘释放带来了解放军的劝降

信时熊绶春看后惟恐黄维知道将信撕了12 月9 日大王庄失守第十四军内部一片混乱熊绶春开始萌动

投降之心但仍幻想凭借复杂的工事和平坦的开阔地支撑到援军到来

解放军的交通沟又深又宽从东西北三面向敌工事伸去11 日中午突击队已安全进入距敌30 公尺

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突击的命令16 时30 分我东集团某部二十八团六十六团发动进攻上百门大炮一齐射

击成排的炮弹落入敌前沿和纵深阵地鹿寨被扫得精光暗堡飞上空中解放军很快占领敌前沿工事并向纵

深阵地猛冲弹粮俱无的敌人溃乱了集团工事大部被占领许多敌人向西南逃去炮火随即延伸到西南方敌

人大都被截了回来这时解放军从三面会攻西南角集团工事吓昏了头的敌人纷纷从打塌了的工事里爬出来举手

投降许多军官还自报职务和姓名

第十四军军部设置在村子西北角从一开始打炮熊绶春就躲进一个很深的洞里面色惨白对着妻子的照

片边看边流泪当解放军冲入掩蔽部附近时熊绶春惊慌失措但他拒绝了参谋长梁岱的劝降刚冲出掩蔽部

就中弹而死

19 时解放军胜利攻占杨圩子全歼第十四军击毙军长熊绶春生俘参谋长梁岱团长何玉林李剑民

等军官

三消灭老虎团

12 月12 日刘伯承陈毅以中野华野司令员的名义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告诫黄维现在你所属

四个军业已大部被歼再作绝望的抵抗只能在人民解放军的强烈炮火下完全毁灭立即放下武器投降才是出

路文告通过电台前线广播筒反复对敌广播

由于黄维拒绝投降总前委于14 日决定摧毁敌最后一道防线即金庄以南的老虎团阵地老虎团阵

地距兵团部不足2 里是黄维为确保兵团部安全临时修筑的一个野外独立的集团工事据点正面两侧构筑6 个

集团堡垒据点内外密布暗堡及火力点组成多重严密的火力网据点内是曲折复杂的交通壕联系着蜂窝似的

散兵坑和掩蔽部据点背后是炮兵阵地和全无伪装的坦克驻守该据点的是国民党第十军一一四师五十四团该

团在鲁西南战场上因狡猾顽固未被全歼竟自标榜为老虎团黄维便把这个主力团放在最后一道防线上企

图作最后的顽抗担任消灭老虎团任务的是中野六纵十七旅四十九团的襄阳营和华野三纵八师二十三团

的洛阳营

襄阳营是中野最擅长攻坚的部队在襄樊战役中首先突破襄阳城防获襄阳特功营称号洛阳营

是华野的英雄部队在夺取中原重镇洛阳的战斗中率先将红旗插上洛阳城头获洛阳登城第一营称号这

两支部队在战场上曾多次互相配合取得胜利这次战斗两支部队又共同组成一个战斗集体成立了联合指挥部

统一归中野六纵四十九团指挥襄阳营担任主攻洛阳营配合行动分别从南面东面突破

14 日16 时45 分解放军集中炮火猛轰敌阵地敌用以搭筑工事的大车树干门板顿时飞向空中经过

1 小时的轰击被称为永久性的防御工事在硝烟里仅能看到一些模糊的痕迹17 时45 分襄阳营洛阳

营分别由营长谭笑林和张明率领从南东两个方向发起进攻襄阳营一连首先占领敌一个前沿小集团工事

二连从右翼突入交通沟敌前沿阵地被突破3 个步兵连分成几路迅速向纵深猛插敌人非常顽固依托残破的

地堡继续顽抗到处是枪声爆炸声天色渐暗襄阳营指挥所刚扎下由敌五十四团团长孟述美亲自指挥

的反扑开始了伤员不断从前面抬下来冲到最前面的一连三排打退了敌人两次反扑后阵地上仅剩下3 位战士

老战士刘乃江主动担任组长同两位战友一起顽强战斗弹药打光了就拣敌尸体上的弹药一直坚持到二连战

士的到来三连进入突破口后直向西北角猛插当接近圩墙角最后一个地堡时敌人突然冲上来战士们立即

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情况非常危机谭笑林率领战士及时赶到杀开一条血路占领一段交通壕几挺机枪架

在交通壕前沿猛射将敌击退

洛阳营突入敌阵后张明立即命令三连占领右前方集团工事保证后续部队投入战斗他率领一连二

连战士继续冲锋吸引敌人火力支援襄阳营的正面攻击经过两个小时的鏖战英雄的襄阳营在洛

阳营的密切配合下消灭了老虎团突破了黄维兵团最后一道防线

四十二兵团的最后覆灭

老虎团的被歼使敌十二兵团失去最后一道屏障固守待援三路大军会师也徒成画饼黄维胡

琏决定于15 日黄昏全线突围突围方针是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觅缝钻隙冲出重围突围方向是东西

北三面第十军十八师一一四师余部由军长谭道善率领向东突围第十八军十一师残余由兵团司令黄维副司

令胡琏吴绍周指挥向西突围第十八军一一七师及其炮兵工兵等余部由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指挥向西北突围

严令突围前凡能携带的轻武器尽量携带凡不便携带的电台步话机重武器一律破坏敌突围命令下达后各

部顿时引起骚动弹尽粮绝的国民党官兵争相突围逃命就是黄维胡琏吴绍周也惟恐夜间坦克行动不便难以

脱身也未按计划突围而是于16 时许分乘3 辆坦克指挥第十军十一师和战车部队率先逃命

总前委及时发现了敌人动机命令各部乘敌慌乱突围之机对敌穿插割裂分头围歼各路大军立即投入

最后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黄维率第十一师残部行至玉皇庙附近所乘坦克被炮火摧毁不得已爬出坦克混入敌

群中逃命吴绍周因桥被炸断坦克难以通行被俘获

敌人从哪里突围我军就在哪里围歼在强大的人民解放军的打击下敌十二兵团残余已无力顽抗不断地

溃散缴戒投降

晚11 时国民党第十二兵团被人民解放军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了自称是第十四军军部文书的兵团司

令黄维也在南坪集东南周庄的一片麦地里被中野三纵七旅特务营通讯员桑小六范介明生俘除兵团副司令

胡琏等少数将领逃脱外兵团副司令兼军长吴绍周军长谭道善杨伯涛副军长王岳师长王元直尹钟岳

夏建绩潘琦等27 名将级军官做了俘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