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村

1、广州番禺区大石街道大山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道中心区,现有709户,常住人口2469人,外来人口8550人,耕地面积15.9公顷,自105国道开通,先后被区及有关部门征用土地66.7公顷。
近年,该村发挥邻近富丽家园房地产开发区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致力于第二、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提高土地的附加值。村下三级工业产值2.5亿元,商业产值6685万元。村集体纯收入568万元;村集体股份分配总额951.2万元,人均分配达3914元。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和老人退休制度。
2、河北兴隆县蓝旗营乡大山村

位于兴隆县蓝旗营乡政府北侧20华里,村内学住人口1287人,耕地面积500亩,山区面积较大,有2万余亩,村内种植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大逗、高梁等,林果板栗年产量10万斤,山楂年产200万斤,还有少量梨树、山杂树等,村内的猪、牛、羊、鸡、鸭等均为散养。另外本村的花岗岩储藏量极为丰富,有待开发。村计划以林果业为主,引进先进的果树种植技术、山楂加工技术,林果销售信息等,并招商引资开发花岗岩矿产,带动村经济的发展。
该村退耕还林500亩,投资80万元修建公路、修建村部8间,投资15万元修建学校教室14间,进行低压整改,电话普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修建水利配套设施,获“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3、云南省澜沧县大山乡大山村大山村委会位于澜沧县大山乡政府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约1公里,东与澜沧江为界,与景谷县半坡乡隔江相望,南连半坡村,西与榨房村相连,北与芒海村接壤,海拔在800至2200米之间。全村土地面积4818公顷。
全村辖19个自然寨,27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共有659户2926人,辖区内居住着汉族、拉祜族、回族等多种民族,以汉族居多,有146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0%。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214亩,人均2.1亩;水田2089亩,人均0.7亩。森林总面积3091.8亩。
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为主。至2006年末全村粮食总产量1381280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03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2840435元,人均纯收入561元。
产业发展状况。畜牧业不断壮大,全村大牲畜存栏1742头,生猪存栏3168头,家禽11948只。有茶园面积178亩,茶叶采摘面积162亩,年内茶叶出售量2400公斤,产值达3.6万元。
大山村小学,共有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名。
大山村目前没有村卫生室,但配有村卫生员。
大山村共有村寨公路154条,里程71公里。全村19个自然寨已通电,村委会附近的几个寨子安装了闭路电视,全村已基本实现通水。
4、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大山村大山村委会由大山村和石堂会村两个村庄组成。大山村距乡政府10里地左右,交通便利,村北有一条国道。村子整个建在山腰上,称为东山,东山上主要种有各种果树,其中以苹果树最多;村南面的山称为南山,山上面基本都是农田;北面的山为遇仙山,意思是在山上能遇到仙人,满山覆盖有松树与柏树,且山上有多个小的庙堂,里面供奉着各路神仙,每到重要节日整个村子的 人家都会去祭拜,满山的浓郁树木在加上这传奇的庙堂,或许就是遇仙山的称谓由来的原因。国道从遇仙山下凿隧道穿过,长约500米,隧道起名为“遇仙山隧道”,其名为山的名字既说明了隧道是山的一部分,又有吉祥、平安的意思。
5、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大山村大山村:村以大山寺庙得名,有1230多年历史的大山寺,因是抗日的秘密联络站,在1939年被日本人烧毁,1990年开始修复。大山村境内有泽林镇一流的寺庙,有打响武昌辛亥革命起义第一枪程正瀛故居,还有长鑫和汉华铸造厂。该村以农业、水产养殖、外出打工为主。9个自然湾。耕地面积100公顷,人口3021人。
辖下庄屋、程家大屋、王顶、细屋下、下门喻、上庄屋、蔡家边、上门喻、戴家边等自然村。
6、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大山村位于定安县中南部,全村由4个经济组成,现有75户420人,耕地面积937亩。村民以种养业为主要收入来源。2002年,村民人均收入2250元。
2001年,该村开始文明生态村建设。他们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多方筹集资金54万元,历时半年奋战,完成了入村道1条500米,村主道4条800多米,巷道5条1500多米彻底解决了村民们用水难的问题。建起30吨容量水塔一座,并完善配套引水管2100米,建成三联通沼气池60个,户厕95间。目前的大山村猪有圈、人有厕,村中绿树成荫,路通电通,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肮脏落后的面貌明显改善。同时,该村积极发展产业经济,以生态农业为龙头,在村四周的荒地、耕地上创办了香蕉、胡椒、甘蔗、瓜菜、橡胶、槟榔等各类果树和热带经济作物基地1500多亩。现在整个村庄被蕉树和橡胶林、槟榔林所掩映。村民们走在笔直干净水泥送上,住在是明亮宽敞的房子中。在改造、建设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同时,该村大力树立新风、移旧俗,讲科学、讲文明、互敬经助、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观念积极开展各种科技讲座和文体活动,现在,该村环境、经济文化、齐步健康发展,一个新大山呈现在人们面前。
7、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大山村该行政村隶属会泽县大海乡,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63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58户,有乡村人口962人,其中农业人口962人,劳动力51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96人。
全村国土面积24.65平方公里,海拔2691米,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150毫米,适合种植薯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117亩,人均耕地0亩,林地18282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9.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7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畜牧业务工为主。
8、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旧城乡大山村大山村村民委员会隶属施甸县旧城乡,地处旧城乡西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便,距县城73公里。东邻李来,南邻勐波罗河,西邻怒江,辖马学、大山、龙塘寨、李子树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09户, 乡村人口900人,其中农业人口887人,劳动力人口 57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97人。
全村国土面积21.11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24 度,年降水量880毫米,适合种植甘蔗。全村耕地面积15903亩,人均耕地 6.6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3元。该村属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甘蔗为主。
9、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鱼塘乡大山村该行政村隶属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鱼塘彝族乡,地处鱼塘乡东边,距鱼塘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乡道路为 通路,交通方便,距县85公里。东邻龙潭乡木化,南邻龙潭乡板靠,西邻丙礼,北邻和平村。辖多依树、 老施田 、大山等1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45户,有乡村人口1380 人,其中农业人口 1380 人,劳动力 1179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1060人。
全村国土面积20平方公里,海拔 1550 米,年平均气温0℃,年降水量0毫米,适合种植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7442 亩,人均耕地5.4亩,林地 8444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124.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08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粮食为主。
10、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西宋乡大山村村基本概况大山村位于西宋乡政府西南角2.5公里处,据有关资料显示[1],总人口302人,总户数93。
自然资源该村土地面积 455亩,耕地面积370 亩,淡水养殖面积85 亩。本村的主导产业有水稻、莲藕、棉花,各产业的规模,其中水稻100亩,莲藕50亩,棉花220亩,肉鸡养殖年出栏量7万只,蛋鸡养殖9000只,本村2006年农民人纯纯收入 3746 元。
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公路2.2公里,排水沟渠1200米,绿化面积 3 亩。
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体娱乐设施1 套,建设小康书屋1个。
所获荣誉近三年来所获得的乡以上表彰的荣誉有:2005年县委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2007年授予县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1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四明山镇大山村四明山镇大山村地处华东前沿,背靠宁波,有余姚、奉化、上虞、鄞县、慈溪等经济实力雄厚的全国百强县市环绕,人民生活殷富,曾有“中国第二庐山”的美誉,这里平均海拔700米左右,长年平均气温在12度,夏季最高气温在32度左右,冬季绝对温度最低气温在—15度左右,享有“夏天是凉风习习的莫干山、冬天是白雪皑皑的长白山”之称。是夏日休闲、避暑、冬天狩猎的天然场所,这里物产富饶,高山云雾白茶、猕猴桃、樱桃、羊尾笋等农林特产,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特别是我们大山村的高山云雾白茶,让人回味无穷![2]
12、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横河镇大山村横河镇大山村位于慈溪市最南端,平均海拔高160米,是慈溪市第二高山村。现有农户348户,人口1089人。山林面积5423亩,耕地面积399亩。盛产杨梅、茶叶,林业资源比较丰富。“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是大山精神,大山人为之自豪。通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把一个穷山沟建设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曾荣获“省脱贫致富示范村”、“浙江省和宁波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慈溪小康明星村”等荣誉称号。[3]
13、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新村镇大山村大山村民小组隶属于新村镇密者村民委员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新村镇西南边,距离密者村民委员会委会5公里,距离 新村乡(镇) 27公里,。国土面积有 0.67平方公里,海拔 2109米,年平均气温 17℃,年降水量170 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包谷 等农作物。有耕地81亩,其中人均耕地 1.35亩;有林地630亩。截至2007年底,有农户15 户,有乡村人口 60人,其中农业人口60人,劳动力4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25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28.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859元。农民收入主要以 烤烟、核桃收入为主。[4]
14、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活水乡大山村该村隶属于活水乡雨麦红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活水乡西南边,距离村委会5公里,距离活水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国土面积有1.66平方公里,海拔1985米,年平均气温12.5℃,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包谷等农作物。有耕地194亩,其中人均耕地0.8亩;有林地97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7户,有乡村人口243人,其中农业人口241人,劳动力17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1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9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畜牧业为主。[5]
15、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山村走进丽水遂昌县——大山村,就到了一个被青山绿水环抱的佳境,繁茂苍翠的树林,清澈的溪水,清新的空气,让人顿感心情舒畅。
不过20多年前,大山村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森林资源丰富,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对山上的树木大量砍伐。村民的钱袋子虽然鼓了,但是对森林的破坏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河里的水变得不再清澈,鱼也明显少了;遇到暴雨,就会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桥梁、粮田被冲,农作物被毁。
面对教训,大山人开始反思。上世纪80年代,大山村对森林实行封山育林,制定了护林公约,严禁村民擅自上山砍伐。10多年下来,规定的约束,加上村民护林意识的增强,曾经遍体鳞伤的森林慢慢恢复了昔日的美丽。2001年,村里的10751亩森林被划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其中,“七萝”片划为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示范区。近年来,村里又成立了护村队,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巡逻守护。同时,3位村民担任生态公益林管护员,每月不少于5天上山巡逻,发现情况及时向林业部门汇报,并做好巡逻情况记录。每到防火季节,管护员就戴上红袖套,拿着喊话器,在村里进行防火宣传。
村村委会主任杨樟喜介绍,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现在树茂盛了,空气好了,水清了,鱼也多了。夏天不干旱,遇到暴雨也不再出现山体滑坡。山上动物也多起来,经常可看到山羊、黄麂、猕猴等,最多的猴群有三四百只。
以前是靠山吃山,现在还是靠山吃山,不过大山人现在的“吃法”不同了。凭借青山绿水,大山人搞起了漂流,办起了农家乐。一流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每到周末、节假日,大批的城里人来到这里休闲度假,农家乐也越办越红火。据了解,仅8月份,大山村就接待游客2000多人,9户农家乐经营户收入达9万多元。
2、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九乡大山村
大山村隶属于九乡彝族回族乡九乡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位于乡政府西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政府2公里。国土面积0.83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14.6 ℃,年降水量1409.5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100亩,其中人均耕地1.2亩;有林地830亩。有农户20户,有乡村人口82人,其中农业人口82人,劳动力6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9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包谷种植为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