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ZV
VZV—varicella zoster virus 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 .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人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可引起带状疱疹,故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VZV的基本生物学性状与HSV相似,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的病毒,核酸为双股DNA. 只有一个血清型
只在人或猴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缓慢地引起局灶性CPE.受感染的细胞可产生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形成多核巨细胞是其特点.实验动物及鸡胚对本病毒均不敏感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小儿患水痘,好发年龄为3-9岁,多在冬春季流行.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
发病经过:入侵病毒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后,进入血流到达网状内皮系统组织大量增殖,病毒再次入血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随血流散布到全身.约经2W潜伏期全身皮肤出现丘疹,水疱,并可发展为脓疱疹
水痘一般病情较轻.但在细胞免疫缺陷,白血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可表现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成人患水痘时,20%-30%并发肺炎.一般病情重,病死率亦高.孕妇患水痘的表现亦较严重,并可引起胎儿畸形,流产或死产.带状疱疹仅发生于过去有水痘病史的人
水痘潜伏感染:儿童期患水痘康复后,体内存在的病毒不能全部被清除,少量病毒可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以后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在冷,热,药物等因素刺激下,潜伏的病毒被激活,病毒沿神经轴突到达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发生疱疹,排列呈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特点:
带状疱疹常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以躯干中线为界,好发部位为胸,腹和面部.如侵犯三叉神经眼侧枝,可波及角膜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失明偶尔也有发生脑炎
在肿瘤晚期或免疫抑制病人,有时可见到播散性带状疱疹.由于感觉神经受刺激,发病1-4 w内局部痛觉非常敏感.本病多见于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散发,不引起流行
免疫力 儿童患水痘后,机体产生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极少再患水痘.但体内所产生的病毒中和抗体,不能有效地清除神经节中的病毒,故不能阻止带状疱疹的发生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水痘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都较典型,故很少借助于微生物学检查进行诊断,必要时可用刮取病损皮肤基底部细胞涂片,H-E染色,检查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细胞,亦可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VZV抗原,有助于快速诊断
四,防治原则
目前研究对免疫低下儿童接种VZV的减毒活疫苗,有防止或限制水痘感染的作用.
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VZIg)接种,可预防免疫抑制病人水痘的感染.于接触72h内注射VZIg可降低水痘的显性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试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泛苷洛韦及干扰素可缓解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局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