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广东省雷州市唐家镇唐家镇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西北部,与纪家、龙门、北和、海田等镇相邻。面积1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多亩。下辖15个管理区,114个自然村,人口38324人。镇政府所在地——唐家圩,距雷城37公里。农业以甘蔗、水稻、西瓜、蚕桑、花生为主。甘蔗是本镇的一大优势,总产31万多吨,人均8.5吨,产值近4千万元,人均产值1000元,人均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市首位。乡镇企业主要有制砖、酿酒和建筑等。境内有唐家糖厂、唐家冷冻厂、唐家林场和火炬农场部分连队等国营单位。雷城至企水、客路至龙门两条公路穿过镇境,交通比较方便。这里古迹较多,在灵界管理区溪伞村发现唐氏家族祖墓群40多座,占地40多亩,自南宋至民国所葬男者最低官衔是县尉。杜陵管理区杜陵村还有清光绪年间武进士吴国栋之墓。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42698

22808

19890

家庭户户数

9447

家庭户总人口(总)

42698

家庭户男

22808

家庭户女

19890

0-14岁(总)

17527

0-14岁男

9579

0-14岁女

7948

15-64岁(总)

22722

15-64岁男

12028

15-64岁女

10694

65岁及以上(总)

2449

65岁及以上男

1201

65岁及以上女

124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2323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

历史名人

唐国安: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的兴办人

唐国安(1858~1913),一生以其渊博的学识,为近代中国的新闻、外交、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晚年任 “游美学务处”会办,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清华学校校长。他为创办清华学校日夜操劳,临终前还在为学校后继人选殚精竭虑。1913年8月,他因病向外交部请辞并举荐周诒春继任,可惜报告尚未批复,便于8月22日辞世。他是清华第一任校长,也是清华迄今唯一逝于在任的校长。

投身新闻工作 先驱楷模

唐国安,字国禄,号介臣,1858年10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上恭都鸡山村 (今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早年在家乡读私塾,经族叔唐廷枢举荐,入选为清政府第二批官费留美幼童生,于1873年赴美留学。他先在新不列颠中学就读,1880年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因1881年清政府中断留学计划,唐国安学业未竟,只得与其他幼童一起提前撤回。回国后,他曾在开平煤矿、京奉铁路等处任职,后转到上海梵王渡约翰书院任教席。

1905年,唐国安和颜惠庆两人为上海 《南方报》开辟英文版,面向旅居上海的外国人,每期发表社评一篇,两人轮流主笔。他敢于针砭时弊,利用媒体为国民争取权利,表现出不畏强权的英雄气概和对同胞的一片热忱。《南方报》英文版曾被誉为“用英文自办日报的先驱,保障国权的楷模”。唐国安成为我国早期新闻工作者的典范。

担任外交工作 功不可没

唐国安后入清政府外务部任职,在我国外交史上也功绩卓著。1908年秋,他作为译员随清政府军机大臣毓朗、外务部尚书梁敦彦前往厦门,迎接美国太平洋舰队来访。其间,他机智地使菲律宾华侨申诉的一系列问题很快得到合理解决,受到华侨的一致称赞。

1909年2月,唐国安被任命为中国代表团的专员代表,参加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万国禁烟会议。他代表中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4条提案,在大会最后一天发表的长篇总结性禁烟演说,被誉为 “一篇有说服力的演讲”、“一份杰出的、逻辑性很强的报告”。1911年12月,他再次作为中国代表团代表,参加了海牙第二届万国禁烟会议,与中国其他代表通力合作,不辱使命。

从1904年起,经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与美方多次艰难交涉,美国政府于 1907年同意拟将“庚子赔款”中超出美国实际损失部分的赔款退还中国,用于派遣中国留学生赴美。唐国安曾与唐绍仪等参与筹划此事。1908年中美达成协议,据此协议,1909年6月游美学务处设立,由外务部会同学部共同管辖,负责选派留美学生,筹建游美肄业馆。唐国安兼任游美学务处会办,实际担负了游美学务处的主要日常工作。同年8月,清内务部将清华园拨作游美肄业馆馆址。

1909年,游美学务处组织考选第一批留美学生,共录取47名,由唐国安亲自护送抵美。1910年,清政府正式任命唐国安为外务部考工司主事。他上任后亲自主持了 1910、1911年两次挑选留美生的考试。这些留美生大多在美学业优异,回国后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如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北京大学的胡适、浙江大学的竺可桢等,并且有大批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回国任教。他们为加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推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唐国安在我国外交留学史上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筹办清华学校 不遗余力

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游美肄业馆正式改名为清华学堂。清华学堂设正副监督三人,唐国安兼任副监督。1911年初,唐国安访美时被急召回国,主持筹办清华学堂。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3月30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暂行开学。后因辛亥革命爆发,学堂于当年11月停课关闭。

辛亥革命后,游美学务处被撤销。1912年 5月,清华学堂正式复学,唐国安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1912年10月17日,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唐国安出任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上任后,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整顿,修订学校章程、强调庚款专款专用、为清华选定继承人等,稳定了教学秩序,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他去世前回顾任校长以来,“一年之间,精力耗于教务者半,耗于款务者亦半”。1913年8月,他病重期间毅然向外务部递交报告,“因病辞职并荐贤自代”,“校长职务重要,未可一日虚席”,推举留美文科硕士、时任副校长的周诒春为继任校长,可见他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知人善任的广阔胸襟。可惜尚未等到报告批复便辞世了,唐国安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唐国安主持的游美学务处和清华工作,无疑是容闳留美教育计划的 “复活和延续”,为后来的清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无愧于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的承前启后之人。[2]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

总人口

30186

14319

15867

家庭户户数

6648

家庭户总人口(总)

19207

家庭户男

9710

家庭户女

9497

0-14岁(总)

3948

0-14岁男

2227

0-14岁女

1721

15-64岁(总)

25073

15-64岁男

11569

15-64岁女

13504

65岁及以上(总)

1165

65岁及以上男

523

65岁及以上女

64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909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