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军
清华大学教授(图)
男,出生于1967年6月,教授。1996年12月由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现工作单位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200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年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997年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动力装置热流体学。主持和完成了国家863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防预研课题2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和2项国家发明专利。2000年获首届中国优秀博士后奖。
张扬军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在动力装置热流体领域取得了一些开创性成果。
先进航空燃气轮机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难点之一是如何避免叶片失速颤振的威胁。他在国际上首次发展了考虑二次流的三维叶片颤振预估方法,具体应用于我国航空发动机型号的研制,成功地使某型军用风扇避免了叶片颤振故障。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蒸汽轮机领域,使我国蒸汽轮机605、869、905叶片避免了叶片颤振故障。将航空发动机与水泵水轮机非定常流动研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水泵水轮机转轮全特性描述方法,发展的水泵水轮机系统动态过程仿真通用程序被电力部发文推广,具体应用于国内十几家抽水蓄能电站系统设计,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单级入轨航天运载器推进系统研制的关键之一是火箭发动机高度补偿喷管。他初步建立了我国高度补偿喷管的设计理论和性能分析方法,设计了我国第一个双钟型高度补偿试验喷管,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张扬军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率先在国内开展汽车动力热流体及总能利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汽车发动机及整车热管理、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增压及水/热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热管理技术推广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解决了某型军用工程装备的高原过热问题。他将“科学用能、梯级使用”的总能系统概念与车船动力热流体研究结合,提出了车船冷/热/动力(电)联供、燃气轮机/燃料电池联合循环等车船总能利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