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分合法
创意分合法是创意思维训练方法之一,是Gordon 于1961年在《分合法:创造能力的发展(Synectic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一书中指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此法主要是将原不相同亦无关联的元素加以整合,产生新的意念/面貌。分合法利用模拟与隐喻的作用,协助思考者分析问题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
戈登的分合法将过去所认为神秘的创造过程,用简单的话语归纳为两种心理运作的过程:
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由合而分)
使新奇的事物变得熟悉(由分而合)
所谓“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也就是熟悉的事物陌生化,这一过程在使学生对某种熟悉的事物,用新颖而富有创意的观点,去重新了解旧问题、旧事物、旧观念,以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有一些谚语就是从另一个新奇的角度来解释一些熟悉的概念,就像我们很熟悉的“母鸡只是生蛋的一个工具。”
所谓“使新奇的事物变得熟悉”,也就是熟悉陌生的事物,这一历程,主要在增进学生对不同新奇事物的理解,使不同的材料主观化。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陌生事物的学习,多少都会有些压力。所以,面对陌生的事物或新观念时,教师可经由学生熟悉的概念来了解。通常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熟悉陌生的事物。其一是分析法,先把陌生的事物尽可能划分成许多小部分,然后就每个小部分加以研究。第二个方法是利用类推,即对陌生的事物加以类推。例如,可问学生:“这个像什么呢?”“它像你所知道的那一样东西呢?”
戈登的分合法,主要是运用类推(analogies)和譬喻(metaphors)的技术来协助学生分析问题,并形成相异的观点。
“譬喻”的功能在使事物之间,或事物教材之间形成“概念距离”(conceptual distance),以激发学生的“新思”。例如,问学生“如果教室像影院”,提供新颖的譬喻架构,让学生以新的途径,去思维所熟悉的事物。
相反地,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以旧有的方式,去思索新的主题,例如,以人体去比拟交通运输系统。譬喻的活动可将某种观念,从熟悉的教材串连到新教材,或以新观点去分析熟悉的教材。透过此种“概念距离”的形成,学生能自由任意地思索其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或经验,发挥想像力及领悟力。
戈登提出以下4种类推的方法:
(1)狂想类推(fantacy analogy)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尽可能以不寻常的思路,去考虑或尽可能牵强附会。
例如,开始时,教师问学生:“将球场上笨重的石块搬走,最理想的方式是什么?”学生运用“狂想类推”,提出下列解答:“用大气球把它搬走”、“用大象搬它”、“用好多的小蚂蚁将它搬动”等等。在学生产生各种不同的狂想观念之后,教师再领导学生回到“观点”的实际分析和评价,然后决定何种方式为最有效的途径。
“狂想类推”通常的句型是“假如……就会……”或“请尽量列举……”。作答者可利用辐射思维,或“狂想类推”尽情思索。它是一种最常用的类推形式,当然有时在答案中也掺杂下列三种类推。
(2)直接类推(direct analogy)
这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彼此加以譬喻或类推,借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运用此种策略,要求学生找出实际生活情境相类同的问题情境,或直接比较相类似的事实、知识或技术。例如,将电话比拟听觉系统的构造,电脑比拟人脑的构造;很多自动控制系统,往往是人体系统的翻版。
“直接类推”主要是简单地比较两种事物或概念。它的作用在于将真正的问题情境,或主题的要件,转换到另一问题情境或主题,以便对问题情境或主题产生新观念。在譬喻时,可利用人、植物、动物、非生物等等、去进行辨认作用。
“狂想类推”与“直接类推”的不同,在于前者纯属幻觉虚构,不依事实而捏造的,是空想幻想的。后者必须有与问题相类同的实际生活情境。
(3)拟人类推(personal analogy)
其意为将事物“拟人化”或“人性化”,例如,行政组织的观念,一个好的组织要像人的器官或细胞,各有所司,但每一器官或细胞都是健全的。行政作业之运作如身心之功能,以心使臂,以臂使指,互相协调,相互配合,方不致互为阻滞,行政机构如像人体器官之运作,必可得最大效率。如挖土机是模仿人的手臂动作做成的。
在教学上,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他是问题情境中的一个要素。所强调的是“同理心的涉入”(empathetic involvenent)。例如,学生自问道:“假如我是校园内的秋千,我想跑到校园的另一角落,该怎么办?”“好吧!我要跳上去,抓住树干,然后向上抛,就可以抛到我想去的地方。”
(4)符号类推(symbolic analogy)
这是运用符号象征化的类推,例如:诗词的表达,利用一些字词,可以引申或解析某一较高层次的意境或观念。又如设计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等皆是。
符号的类推是一种“直指人心,立即了悟”的作用,例如:我们看到了一座“纪念堂”的建筑,立即可感受到庄严、雄伟的气势。看到一些交通标志,立即可联想到一些规定。
6、检查表技术
所谓“检查表技术”(check—list technique)就是从一个与问题或题旨有关的列表上来旁敲击,寻找线索以获得观念的方法。这是用来训练学生思维周密,避免考虑问题有所遗漏的一种方法。
此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先将问题列成一张分析表或像书目的大纲,然后写出大纲中每一项所需要处理或解决的要点,最后逐一考虑每一要点可供改变的方向。另外也可使用一种“可能的解答表”(possible-solution list)的方法,可以用脑力激荡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将这些方案列表考虑。也可以就每一问题的要点,请教不同的人,将他的意见列表一一予以检核。
检查表的技术有助于脑力激荡的训练。奥斯朋在《应用想像力》(Applied Imagination)一书中列出73项问题,可作为检核推敲的线索,后来经埃伯利(Eberle)简化提出一种“奔驰”(SCAMPER)的设计表格,可供检查表使用;这种设计主要是用几个字的代号,来帮助我们了解并实际运用。SCAMPER这几个字是取代(substituted,S)、结合(combined,C)、适应(adapt,A)、修改(modify,M)、作为其他用途(put to other uses,P)、除去(eliminate,E)、重新安排(rearrange,R)的缩写,在中文方面我们也可用下列单字代表,以利记忆:“代结应改他去重”。
(1)代(S)
何者可被“取代”?谁可代替?什么事物可代替?有没有其他的材料、程序、地点来代替?
(2)结(C)
何者可与其“结合”?结合观念、意见?结合目的、构想、方法?有没有哪些事物可与其他事物组合?
(3)应(A)
是否能“适应”?有什么事物与此调整?有没有不协调的地方?过去有类似的提议吗?
(4)改(M)
“修改”成什么?利用其他方面?使用新方法?其他新用途?
其他场合使用?
(5)他(P)
作为“其他”方面的用途?使用新方法?其他新用途?其他场合使用?
(6)去(E)
可否“除去”?取消何者?减少什么?较短?
有没有可以排除、省略或消除之处?
有没有可以详述细节、增加细节,使其因而变得更完美、更生动、更精致的地方呢?
(7)重(R)
“重新”安排?交换组件?其他形式?其他陈设?其他顺序?转换途径和效果?
有没有可以旋转、翻转或置身于相对地位之处?
你怎样改变事物的顺序、或重组计划、方案呢?
7、创意十二诀
大陆学者许立言、张福奎对检查表法创意加以修正,提出了十二个“聪明的办法”,指导青少年儿童的创造发明。
(1)加一加。在这件东西上添加些什么,会有什么结果?
(2)减一减。在这件东西上减去些什么,会怎么样呢?
(3)扩一扩。使这件东西放大、扩展,结果会如何呢?
(4)缩一缩。使这件东西压缩、缩小,会怎么样呢?
(5)变一变。改变一下形状、颜色、音响、味道、气味,会怎么样?改变一下次序会怎么样?
(6)改一改。这件东西还存在什么缺点?有改进这些缺点的办法吗?
(7)联一联。把某些东西或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达到什么目的吗?
(8)学一学。有什么事物可以让自己模仿、学习一下吗?
(9)代一代。有什么东西能代替另一样东西吗?
(10)搬一搬。把这件东西搬到别的地方,还能有别的用处吗?
(11)反一反。如果把一件东西、一个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里外,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12)定一定。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改进某一件东西,为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疏漏,需要规定些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