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遗迹
在巨大蓄水设施支撑下的柬埔寨吴哥王朝
吴哥遗迹是指位于现在东埔寨西北部逻拉州(Siem Reap)洞里湖(Tonle Sap)北岸一带(又称吴哥地方)的砖造遗迹群。其中包括吴哥窟、吴哥都城,以及在吴哥王朝(802~1431年)建造的石造寺院、祠堂、蓄水池、桥梁、宗教都城等62座主要遗迹。遗迹东西两侧并设有长边超过7公里的巨大蓄水池,遗迹的总面积有360平方公里左右。吴哥遗迹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和华丽美观,是东南亚最大的文化遗产。
以农业为骨干的文明,随著水利系统的崩溃而亡
吴哥地方大约连续550年成为王都之地,最盛时期,在吴哥都城和邻近地区有超过60万以上的人口和200座以上的寺院。
柬埔寨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带,6~11月是雨季,12~5月是干季,年雨量可达1400~2000公釐。雨季的9、10月间常见密集的豪雨,雨水淹没田地并在各处形成泛滥平原,但也因此带来了丰盈的收获。乾季也是炎热期,最热的3月气温往往超过摄氏40度。
吴哥王朝推行的重要建设有两个目的:一是雨季时大量雨水的处理,另一是确保长达数月乾季期间的用水。历代国王莫不致力于建设大蓄水池、引水路、环壕、桥梁、运河、堤防等公共设施。9世纪末期建立第一期吴哥王都的耶休华曼1世,在都城旁东侧挖出东西7公里、南北1.8公里的大蓄水池。
到了11世纪後半,舍耶华曼1世纪建造东西8公里、南北2.5公里的大蓄水池。大寺院都设有排水沟,各式式样的水利设施可防止雨季豪雨集中带来的洪水,又能供应乾季的灌溉用水。吴哥王朝能充分而有系统地管理雨季排水,并确保乾季用水。
水规模水利网的建造技术也应用於开垦方面,耕地面积便逐渐扩展,结果炎业生产大幅提高,人口也随之增加。由此可知,能建造吴哥遗迹之类大建筑物的王干绐济基础,就是农业。
吴哥王朝於乔耶华曼7世时达到最盛时期,成为支配大半中南半岛的大帝国。
每位吴哥国王在位时,都必须营造王都和建造寺院,但大规模的建设必须以长治久安的基础为後盾;因此,从遗迹的规模和数目,可看出各王朝的盛衰。吴哥王都最盛时期的乔耶华曼7世在位时,建造了吴哥都城、百央寺院、塔普罗姆寺院、普利亚康寺院等。
遍数吴哥王都历代国王中,以乔耶华曼7世所建造的寺院最多,普利亚康寺院东侧的大蓄水池,也是乔耶华曼7世建造的。
乔耶华曼7世逝世後,吴哥王都迅速衰退。1296年访问吴哥都城的中国人周达观,在访问记《真腊风土记》中,对开始走上衰退之途的吴哥王都有所描述。据称当时泰国的亚犹他雅王朝(ayutthaya)正於数处发动入侵行动,柬埔寨人却是节节败退。
吴哥王都衰退有若干原因,包括:吴争夺王位继承权而来的王室内争、不停的赋役苛税、王权的衰弱、地方的叛离、印度教思想的窒碍和僵化、小乘佛教的渗透等。其中最大的打击是持续不断对泰国立犹他雅王朝的抗争行动,使得人口剧减,修复老旧水利设施的人手大量不足,使得扩大率地在数十年之间变成荒芜之地,王朝的经济基础因而动?4送猓飧缤醭衷谟胙怯趟磐醭恼秸邪鼙保坏迷?431年前後放弃王都,吴哥王朝从此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