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环境教育
中学环境教育是针对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制定适合中学生特点的环境教育计划,开展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国1979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广东、辽宁、黑龙江等省市一些中学进行环境教育试点,于1985年9月在辽宁省昌图县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经验交流及学术讨论会”。试点采用“渗透法”和“结合法”,把环境保护内容渗透到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中,与课堂教学和学校的有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环境教育,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