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花坪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临桂两县交界处,其前身为桂林地区广福林区,1960年被广西区批准为保护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花坪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与临桂两县交界处,与桂林市区直线距离45公里。总面积15133.3平方公里。保护区内计有兽类动物51种,鸟类86种,两栖类10中,爬行类1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三种。[1]
基本介绍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龙胜的西南部与临桂县交界一带,总面积 15133.3公顷,距桂林市仅 70 公里(直线距离 45 公里),其山岳溪瀑森林云海景观的丰富,在桂北和广西都独占鳌头。 1957 年 5 月 6 日,花坪最早发现“植物熊猫”--银杉,引起了世界植物界的轰动,从此名声远播。虽然后来在广西金秀和四川、贵州、湖南一些地方也有发现,但花坪拥有银杉的数量之多、植株之大,和银杉科研工作之先进,均为世界之最。
自然条件地貌:保护区地质古老,具有古陆性质,属江南古陆南部边缘地区,褶皱明显,构造复杂,以砂页岩为主,间有石灰岩,属中山地貌。海拔多介于1200--1600之间,主峰蔚青岭海拔1807.5米。
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保护区年平均气温为12℃-14℃,年降水2000-2200mm,雨季为3-8月,相对湿度85—90%,日照短,多雾,有6个月霜期和5个月雪期,风向多变,夏多为东南风、南风,秋多北风、东北风。
水文:保护区全部属于柳江水系且为该水系源头,主要有小江口河、粗江河、平野河等,所有河流均向北流,河道比降大,含沙量少,水量丰富。
土壤:保护区土壤由上而下分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垂直带明显。
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亚热带针叶林。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明显。植物种类繁多,仅高等植物就有 1000多种。最为珍稀的是银杉。
保护对象花坪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动物资源。有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珍稀动物华南虎、云豹,二级保护的有28种,有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猕猴、短尾猴、水獭、林麝、水鹿、黑熊、苏门羚、白颈长尾雉等。花坪的银杉大多生长在干旱贫瘠的悬崖上和像刀背一样狭窄的山脊上,福建柏、伯乐树、马尾树、马蹄树参、香果树、华南五针松、长苞铁杉、银鹊树等珍稀濒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