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军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6月于鄂东南中央苏区大冶县刘仁八地区由湘鄂赣之红五军、红八军合编而成。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滕代远(后杨尚昆),参谋长邓萍(后叶剑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下辖第五军,军长彭德怀兼(后邓萍兼),政治委员滕代远兼(后张纯清);第八军,军长李灿(何长工代),政治委员何长工(后邓乾元)。全军10000余人。不久,湘鄂赣边部分地方红军编成第十六军(军长胡一鸣,后孔荷宠,政治委员李楚屏)也归红三军团建制。红三军团组成后,相继攻占通山、祟阳、岳阳,进入平江、浏阳一带活动。7月27日攻占长沙。8月23日与红一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红三军团参加长征,下辖第四、五、六师。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邓萍(阵亡后叶剑英接任),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刘少奇是三军团的中央代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中央军委将军团统一改为军的决定,红三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三军团番号取消,仅保留红四师,归红一军团指挥。1937年8月,红四师随一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

红三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成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滕代远(后杨尚昆代)、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全军1万余人。下辖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兼任(后邓萍兼任),政治委员滕代远兼任(后张纯清代);红八军,军长李灿(后何长工代理),政治委员何长工(后邓乾元代理)。不久,红十六军也划归红三军团建制:军长胡一鸣、政治委员李楚屏。

红三军团组成后,根据李立三控制下的中共中央指示,开展了对长沙的攻击,并于7月27日一度攻占长沙。不久,由于遭到何键的反攻,红三军团被迫撤出长沙,受到严重损失。8月23日,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会师,双方自发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1932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要求,红一方面军撤销,红三军团改辖红五军、红七军和红十四军,6月5日,红十五军回归红三军团。1933年6月,中央红军进行整编,取消了军一级的编制,红三军团下辖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四师:师长张锡龙(后洪超代)、政治委员彭雪枫(后黄克诚代);第五师师长寻淮洲(后李天佑代)、政治委员乐少华(后为陈阿金、钟赤兵代);第六师:师长洪超(后彭雪枫代),政治委员陈阿金(后为江华、徐策代)、政治部主任欧阳钦。

1934年1月,中央军委取消了红一方面军的编制,红三军团直属中央指挥,10月10日,红三军团开始参加长征,此时各级主官为: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辖三个师:第四师师长洪超(后彭雪枫、张宗逊代)、政治委员黄克诚;第五师师长李天佑、政治委员钟赤兵;第六师师长曹里怀、政治委员徐策。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三军团由于损失巨大,取消了师一级的编制,改组为4个团。7月21日,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三军团番号取消,部队归红一军团指挥,编为红一军团第四师。

1937年,原红三军团主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李天佑任团长,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