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山湖镇
柳山湖镇系1958年国家确定的三峡试验坝——陆水水库库区移民集中安置垦区,是全省两个移民建制镇之一。柳山湖镇位于陆水河与长江交汇处,与三国古战场赤壁毗邻,与嘉鱼隔江相望,距赤壁城区45公里,版土面积32平方公里,全镇辖柳山、腊里山、宝塔山、团山、吴家门、易家堤6个村民委员会,40个村民小组,2417户,总人口11278人,有耕地面积24139亩,其中水田19853亩,旱地4286亩。2006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889元。是一个集移民安置区,边远疫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湖区乡镇。
自1976年移民,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顾大局、识大体的柳山湖人民群众在镇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在移民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湖屯垦,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把柳山湖从一个“水窝子、虫窝子、穷窝子”改造成今天“田成块,树成行,路相通,渠排畅”的新型农业乡镇,使柳山发生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兴修东、西、南、北、主干渠五大水利主渠道27公里,支毛渠59.7公里,五大排灌渠疏浚灭螺连通;近几年,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修整田间“井”字公路87公里,刷黑环镇公路30公里,全面实现了黑色化环镇公路村村通;建成抗旱机泵站38处,总功率3303千瓦;在全镇形成“排灌无死角、运输到边角”的生产条件。
群众收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湖区资源开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突破口来抓,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即6000亩优质棉花基地、16000亩的优质稻基地、4000亩速生林基地、新发展以宝塔山、吴家门为主的13000个无公害网箱养鳝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型企业,按照“发展大民营、富裕大家庭”的思路,通过对民营经济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三业并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大发展。柳山大米、棉花远近闻名,网箱养殖的无公害鳝鱼已进入上海市场,远销日本。多来来,通过一、二、三产业发展,群众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镇党委、政府先后实施了“街道亮化、引农进镇、光纤电视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通讯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等六大民生工程,全镇6个行政村统一用上了日产1200吨洁净自来水生产线提供的安全供水,完成了10KV高压电网改造,供电入户率达100%;文教卫得到长足发展,文体中心、邮电支局、广播站、柳山镇中小学、血防站、福利院、卫生院等文、教、卫硬件设施健全;群众生活日益丰富,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开通,使农民足不出户也能享受现代生活。
移民近40年,这40年是群众发扬风格、谋求发展的40年,是矛盾交织复杂、伴随发展的40年,是党和政府关心重视、支持发展的40年。
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上级党委、政府对柳山的发展和稳定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柳山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精神,镇党委、政府按照“步入正轨再塑形象”的总要求,把握好搁置争议、改善民生两大主题,紧紧依靠科学、依靠制度、依靠干群三大动力,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形象柳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柳山、现代农业生产的亮点柳山、运转管理规范的效能柳山四个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