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持

内蒙古大学教授
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学专业。1988-1995年曾任内蒙古大学生态学教研室主任。现为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生态学重点学科负责人。
教学工作:主要承担“生物统计学”、“植物种群生态学”、“数量生态学”、“现代生态学”等课程。1990年开始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开始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共指导硕士研究生13名;指导博士研究生21名。博士后一名。
主编教材四部(《生态学》第二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生态学实验与实习》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生态学实验与实习》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统计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副主编教材一部(《生态学》第一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参编教材两部(《植物种群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植物生态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研究:参加南京大学丁树荣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重点参与生态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组织了生态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试验示范,完成了项目规划中的两部主要教材,《生态学》、《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此项教学改革研究获得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科学研究: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草原群落结构研究、植物种群生态适应机理研究、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四合木种群脆弱性分析及保护途径研究”;“濒危物种进化潜在能力分析及保护对策”;“冷蒿种群的再生生长能力与耐啃食、耐践踏机理研究”;“西鄂尔多斯地区生境适宜性特征研究”;“不同生活型植物的补偿生长特点比较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植物种群生态适应机理研究”子课题一项。该项研究于2004年2月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完成人)。主持内蒙古教育厅重点学科领域项目,“内蒙古土地荒漠化过程及防治途径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第六课题副主持。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200004870)“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973项目),主持专题 “沙漠化过程中土壤过程与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 课题于2006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人)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两部(《四合木保护生物学》,科学出版社;《沙漠化控制与防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副主编学术专著一部(《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主持译著一部(《群落生态学中的多元分析》,科学出版社)。
获得的奖励:1997年获得同济大学“吴新九环境工程基金会优秀教学奖”;1998年获得上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9年,2004年两次获得内蒙古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2005年两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完成人);2004年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获得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4完成人)。 2007年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教学名师。
兼职:曾任教育部第二届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生态学教学指导组副组长,中国生态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二审专家组成员。
现任内蒙古自治区生命科学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内蒙古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种群专业委员会委员。《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中国草地》、《内蒙古大学学报》编委。